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分离工程第六章说课.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吸附现象 A 活性炭 B 冰箱除异味 C 变色硅胶 吸附与离子交换 1 概 述 2 吸附剂 3 离子交换剂 4 吸附操作技术 5 Applications 1 概 述 吸附(adsorption):溶质从液相或气相转移到固相的现象。 吸附机制:固体表面分子(或原子)处于特殊的状态。固体内部分子所受的力是对称的,故彼此处于平衡。但在界面分子的力场是不饱和的,即存在一种固体的表面力,它能从外界吸附分子、原子、或离子,并在吸附表面上形成多分子层或单分子层。 吸附作用: 物质从气体或液体浓缩到固体表面从而实现分离的过程 吸附剂: 在表面上能发生吸附作用的固体 吸附物: 被吸附的物质 吸附法的特点: 常用于从稀溶液中将溶质分离出来,由于受固体吸附剂的限制,处理能力较小; 对溶质的作用较小,这一点在蛋白质分离中特别重要; 可直接从发酵液中分离所需的产物,成为发酵与分离的耦合过程,从而可消除某些产物对微生物的抑制作用; 溶质和吸附剂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吸附平衡关系通常是非线性关系,故设计比较复杂,实验的工作量较大。 2 吸附剂 1)、吸附剂分类: A、非多孔类:非多孔性固体的比表面仅取决于颗粒的外表面,比较而言比表面积小,用粉碎的方法可以增加其比表面积。 B、多孔类:多孔性颗粒的表面是由“外表面”和“内表面”所组成,内表面积可比外表面积大几百倍。由于颗粒内微孔的存在,比表面很大,可达每克几百平方米,有较高的吸附势。 2)、常用的吸附剂 3)、吸附剂的表征 A、化学成分 B、材料结构 C、比表面积 D、平均孔径、或平均粒度, 及其分布 2 吸附剂 4)、比表面积的测定 一般采用B.E.T(Brunueer-Emmett-Teller)法:在液氮温度下(-196°C),用吸附剂吸附氮气,在吸附剂表面形成单分子吸附层,测定氮气的吸附体积vm(cm3/g),计算比表面积a(cm2/g): N-阿弗加德罗常数,s-被吸附分子的横截面积,在-196°C 氮气分子的s = 1.62?10-15 cm2。 5)、孔径及分布测定 吸附剂的孔径及分布可采用水银压入法,利用汞孔度计测定。当压力升高时,水银可进入到细孔中,压力p与孔径d的关系为 ?-水银的表面张力(0.48N/m2),?-水银与细孔壁的接触角(=140°)。通过测定水银体积与压力之间的关系即可求出孔径的分布情况。 2 吸附剂 6)、吸附力 A 范德华力 B 静电作用力 C 酶与基质结合时的配位键 D 疏水相互作用 E 空间位阻等 F 氢键 7)、吸附类型 A 物理吸附 吸附剂和吸附物通过分子间力(范德华力)产生的吸附称为物理吸附。这是一种最常见的吸附现象,其特点是吸附不仅限于一些活性中心,而是整个自由界面。 2 吸附剂 D 交换吸附 交换吸附类型: 1st 极性吸附: 吸附剂表面如为极性分子所组成,则会吸引溶液中逞相反极性的物质或离子而形成双电层,这种吸附称为极性吸附。 2nd 离子交换: 在吸附剂与溶液间发生离子交换,即吸附剂吸附离子后,它同时要放出等当量的离子于溶液中。 交换吸附的决定因素: 1st 离子所带电荷越多,它在吸附剂表面的相反电荷点上的吸附力就越强 2nd 电荷相同的离子,其水化半径越小,越易被吸附。 2 吸附剂 7)、吸附平衡 吸附等温线:当吸附剂与溶液中的溶质达到平衡时,其吸附量q*同溶液中溶质的平衡应与温度有关。当温度一定时,吸附量只和浓度有关,q* = f(c) --- 吸附等温线。生物分离中至少有四种等温吸附线(见图)。 A)、Henry type 在一定温度下,平衡时吸附剂吸附溶质浓度q*与液相溶质浓度c之间的关系为线性函数: m为分配系数。 适应条件:在低浓度范围之内成立。当浓度较高时,上式无效。 2 吸附剂 B)、Freundlich type 其经验公式为 其中,k和n为常数,n一般在1-10之间。 Freundlich等温线可以描述大多数抗生素、类固醇、甾类激素等在溶液中的吸附过程。 C)、Langmuir type S-为表面活性中心。基于上述平衡,及假定单分子层吸附,得Langmuir 型吸附平衡方程 3 离子交换剂 1)、离子交换剂 A cation exhanger- Na+: 包含强酸性和弱酸性阳离子交换剂 B anion exchanger+ F-: 包含强碱性和弱碱性阴离子交换剂。 C 交换剂的种类 小分子类交换剂:苯乙烯-二乙烯苯型、丙烯酸-二乙烯苯型、酚醛型 3 离子交换剂 高分子类交换剂:Sephadex, Sepharose, BioGel, Cellulose等 3 离子交换剂 2)、性能评价 A 交换容量(exchange capacit

文档评论(0)

金不换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