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国产1000MW超超临界汽轮机介绍 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机务部热机专业 2007-11-18 目录 1、超超临界的定义 2、国外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过程 3、国内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必要性 4、超超临界机组三大主机的国产化及合作方式 5、汽轮机主要热力性能参数 6、技术支持方相近机型情况 7、国内制造厂订货及投运业绩 8、汽轮机特点对比 1、超超临界的定义 在工程热力学中,水在临界状态点的参数是:压力22.115MPa,温度374.15℃。在临界点以及超临界状态时,将看不见蒸发现象,水在保持单相的情况下从液态直接变成汽态。当水蒸汽参数大于这个临界点的参数值,则称其为超临界参数。从物理意义上讲,水的物性只有超临界和亚临界之分。 发电厂蒸汽动力装置中汽轮机比较典型的超临界参数为24.2MPa/566/566℃。有一种观点认为,温度566℃事实上一直是超临界参数的准则,任何超临界新汽温度或再热汽温度超过这一数值时也被划为超超临界参数范畴,或者称为提高参数的超临界机组。在国外的技术资料上,Ultra Super Critical(USC)通常用来代表这类参数的机组,中文译成超超临界,也可理解为优化的或高效的超临界机组。 2、国外超超临界机组发展过程 美国首先投运了两台超超临界参数的机组,即1957年投运的Philo#6(容量125MW、参数31.0MPa/621/566/538℃)和1958年投运的Eddystone#1(容量325MW、参数34.3MPa/649/566/566℃,后因材质问题参数降为31.0MPa/610/577/577℃运行)。从这两台机组算起,超超临界机组已有了40余年的历史,积累了丰富的设计、制造及运行经验。 随着材料与关键技术的成熟,国外目前1000MW级初压为24.1~31.0MPa、温度580~600℃等级一次再热的超超临界机组的设计、制造和运行技术已经成熟,可用率可以说与亚临界机组的不分上下。现阶段的发展主要是集中在日本和欧洲。 2、日本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日本发展超临界机组起步较晚,但发展速度很快,收效显著。日本对超超临界火电机组的研究始于八十年代初,由于借鉴了欧美国家的成功经验及失败教训,走了一条引进、消化、模仿、材料研究优先的路子,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目前在日本,450MW以上的机组全部采用超临界参数;从1993年以后已把蒸汽温度提高到566℃/593℃以上,一次再热,即全部采用了所谓的超超临界技术(USC)。2000年在橘湾电厂(2#)投运的容量为1050MW、蒸汽参数为25.5MPa/600℃/610℃的超超临界机组是目前日本蒸汽温度参数最高的机组。 2、欧洲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 德国是研究、制造超临界机组最早的国家之一,目前,德国已投运和在建的超临界和超超临界机组近20台,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机组是:2000年在 Niederanbem 电厂投运的965MW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为26.9MPa/580℃/600℃);2000年在 Hessler 电厂投运的700MW超超临界机组(蒸汽参数为30MPa/580℃/600℃)。由于采用了以超超临界参数为主的多项提高效率的措施,净效率高达45.2%,机组滑压运行,可超负荷5%。最低负荷为50%。 丹麦在1998年在Skaebaek发电厂投产的400MW机组,两次中间再过热,蒸汽参数为29MPa/582℃/582℃ /582℃,加以取深层海水直接冷却,额定背压为2.2kPa,净效率高达49%,是当今世界上效率最高的火电机组。 2、国外超超临界机组的发展结论 从日本和欧洲投运的超超临界机组的运行情况来看,都已基本解决了早期的磨损、泄漏、材质、水动力等一系列问题。从近年来国外高效超临界机组的蒸汽参数来看,为了降低制造成本,近年来并不是一味地提高蒸汽的初压力,而是从超超临界机组的高效性入手,尽量提高蒸汽温度以期“用足”现有材料的耐温特性,以最低的制造成本获得最大的热效益。在这一点上,日本的发展过程最为明显。 但无论是日本还是欧洲,这两大流派都一致地在向大容量方向发展。日本超超临界机组的容量大都在700MW~1000MW,欧洲近年来的机组容量也在900MW以上。由此可见,超超临界参数比较适合于大容量机组,特别是百万千瓦等级。 超超临界技术是国际上成熟、先进的发电技术,在机组的可靠性、可用率、热机动性、机组寿命等方面已经可以和亚临界机组媲美,并有着广泛的商业运行经验。 3、国内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必要性 我国燃煤发电存在两大突出问题: 1)能耗高; 2)燃烧后污染物排放量大。 3、国内超超临界机组发展的必要性 超超临界发展的必要性: 1)降低能耗:超超临界发电技术可以通过节约发电用煤实现环境保护。百万超超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