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國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策略與展望.doc
我國因應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策略與展望
陳雄文
行政院環境保護署
空氣品質保護及噪音管制處處長
世界氣象組織(World Meteorological Organization, WMO)的研究顯示,從冰核及北太平洋深海沈積物分析來看,過去一萬年地球溫度極為穩定,世紀與世紀間之溫度改變很少,但是十九世紀末工業革命以後卻產生巨大變化,地表平均氣溫已增加攝氏0.3到0.6度。短期間氣溫有如此重大的改變是前所未見的,而這正是因為人類經濟活動快速成長所造成的結果。
1990年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世界氣象組織和其它有關國際組織在日內瓦共同召開「第二屆世界氣候大會」(1990 Second World Climate Conference),會中呼籲各國應該簽署一項氣候變化綱要公約來防制氣候變遷,同時指出氣候變遷應是人類共同關心的議題,每個國家應該擔負起程度不同的減量責任,以及提出永續發展原則與預防措施等。
聯合國大會(UN General Assembly)為了回應「第二次世界氣象大會」的建議,在1990年年會中通過設立「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Intergovemmental Negotiating Committee for a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INC/FCCC),並授與它起草公約條文及任何必要法律工具的權力。之後,「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於1991年2月4日至14日在華盛頓召開第一次會議,正式將氣候變遷的問題搬上聯合國的舞台。歷經5次的會議,以及超過150個國家的談判,1992年5月9日終於在紐約的聯合國總部通過了「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the 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 UNFCCC, 簡稱FCCC)。
1992年6月的「聯合國環境與發展大會」(the United Nations on Environment and Development, UNCED, 又稱巴西里約「地球高峰會議」)中,有155個國家簽署這項公約。1993年12月21日第50個國家通過批准後,公約在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截至目前為止,已有180個會員國家批准加入氣候變化綱要公約。
三、公約成員與責任
氣候變化綱要公約的目的,在於「為了防止氣候系統受到危險的人為干擾,必須將大氣中的溫室氣體穩定在一定的濃度;這個濃度應該能夠讓生態系統自然地適應氣候變化,同時確保糧食生產沒有問題,並能持續進行經濟發展。」
該公約共有26個條文與2個附件(即Annex I與Annex II),這兩項都是成員分組名單。
(一)成員分類及責任
公約將OECD國家和轉型中國家(指前蘇聯與東歐諸國)等列為「附件一國家」(Annex I),其餘成員則列為「非附件一國家」(non-Annex I)。
1.「附件一國家」:目前有41個,其責任為:
(1)公元2000年將CO2及其他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回歸到各國1990年的水準。
(2)提交「國家通訊」,陳述為達成目標將採取的「行動方案」與預期效果。
(3)部分附件一國家被公約歸為「附件二成員」(Annex II),其責任是提供及協助開發中國家額外的資金與技術,讓這些國家可以因應氣候變遷,其成員包括OECD中24個成員及歐洲聯盟。
2.「非附件一國家」(non-Annex I):所有不在「附件一」名單內的公約成員,其責任為:
(1)統計本國溫室氣體排放資料。
(2)在第一次國家通訊(National Communication)中,陳述本國國情、溫室氣體排放統計及預計採行的防制步驟等一般性的資料。 (二)公約基本原則
各締約國凝聚共識防止氣候變遷,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為人類和後代子孫的利益保護氣候系統;在採取相關行動時,應依據公約基本原則來實現公約的目標(公約第三條):
1.責任不同:成員能力有差異,雖然大家都要承擔責任,但程度因能力而不同,「附件一國家」必須率先承擔責任、採取行動防制溫室氣體的排放(公約3.1條)。
2.公平原則:公約中有特別需求或面臨特殊狀況的成員(特別是開發中國家)可能承擔不成比例的責任或反常的責任,都應該做公平考量(公約3.2條)。
3.防制措施:以「經濟有效」及「最低成本」的措施防制氣候變遷。(公約3.3條)
4.經濟發展:會員國有權促進永續經濟發展,並將經濟發展納入防制氣候變遷的關鍵考量因素。(公約3.4及3.5條)三、締約國會議(Conference of Parties, COP)
自里約地球高峰會議後,「政府間氣候變化綱要公約談判委員會」(INC)又陸續召開6次會議,分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