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 波尔原子模型 古代关于物质结构的观点 不可无限分割,存在最小的结构单元 “端,体之无序最前者也。”—战国《墨子》-墨瞿。 端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单元;体:世间万物; 。 序:次序、大小;最前:最初始的。 “其小无内,谓之小一” —公元前365 -310著名学派代表—惠施 atom,旧译“莫破”,即原子。 从哲学上看似乎也是正确的,但从物理上看,缺乏实验依据,所以没有物理思想。 1808年,盖.吕萨克(法):化合体积定律。 1811年,Amedeo Avogadro (1776–1856)(意):阿伏伽德罗 定律:原子分子论 1826年,Brown(英):Brown运动。 1833年,Faraday(英):电解定律。 1869年,门捷列夫(俄)最先发现了元素周期律。 经过科学家近百年工作,从化学上证明了单个原子的存在。 1、原子的质量 可以由原子量和由阿伏伽德罗定律计算 阿伏伽德罗常数NA: 1mol的原子的数量 原子量A:1mol的原子的质量 一个原子的质量 2、原子的体积 (1)可以由密排晶体计算(对不能压缩的固态物质) (2)可以由气体分子运动论算出 (3)由法德瓦尔斯(von de Waals)定律算出 各元素的核电荷数和原子量可以相差很多,但为什么它们的半径和体积却差不多?? 3、原子只是物质结构的一个层次 4、原子是一种物理模型 由物理实验得到物理现象 由物理现象归纳出物理规律 由物理规律抽象出物理模型 由物理模型建立物理学的理论体系 原子物理时代的序曲 X射线的发现:1895年 Zeeman效应、放射性的发现:1896年 电子的发现:1897年 放射性元素镭、钋的发现:1898年 §1.1 原子的核式结构 一、电子的发现 ● 阴极射线早再1858年,德国物理学家普吕克尔发现,1876年被命名为~。 1897年,剑桥大学,卡文迪许实验室,J.J.Thomson 发现真空放电管中阴极射线在电场、磁场中的偏转。 Thomson的实验装置 测出了阴极射线的荷质比:e/me 注意,而用电解法测得的值为: 推断:阴极射线不可能是离子束,而只能一种新的带电粒子束流—电子。它应是物质的组成成分。 汤姆孙提出了三个推断: 阴极射线不可能是离子束,而只能是一种新的带电微粒束流; 这些微粒是原子的组成部分; 这些带电微粒是原子的唯一组成部分。 1899年汤姆孙将上述“微粒”称为“电子” 1899年Thomson利用Wilson发明的云雾室测定了电子的电荷合和质量,结果表明其和氢离子电荷相近为: 汤姆逊因测定电子的荷质比,于1906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 该奖是许多物理学家多年努力的结果! 由此汤姆逊给出的原子的物理模型图像: 1)电子是原子的一个组成部分。 2)电子带负电而原子又是电中性的,由此推断: 原子中一定有带正电的部分,其电荷量大小和电子的总电荷相等。 3)因为电子质量很小,原子质量几乎全部由带正电的部分承担。 汤姆逊成功的原因 承认阴极射线是粒子; 历史条件的具备:真空技术的发展; 敢于突破旧观念的束缚; 不断进取:改变气体、改变阴极材料、测出电子电荷。 Cavendish Professors 麦克斯韦(James Clerk Maxwell,1871–1879) 瑞利(Lord Rayleigh ,1879–1884) 汤姆逊(J. J. Thomson ,1884–1919) 1906 卢瑟福(Lord Rutherford ,1919–1937) 1908年化学诺奖 布拉格(William Lawrence Bragg ,1938–1953) 1915年 莫特(Nevill Mott ,1954–1971) 77年 皮帕(Brian Pippard ,1971–1984) 爱德华兹(Sam Edwards ,1984–1995) 费伦德(Richard Friend ,1995–) 1910年,Millikan油滴实验测出单个电子的电荷 1890年,勒纳德(P.Lenard)发现电子很容易穿透原子 1896年贝克勒尔发现了放射性现象,把一种带正电的射线称为α射线。卢瑟福研究后确认α射线是高速运动的,且带两个正电荷的氦离子(He2+)。 1909年,盖革和马斯登发现,用α粒子轰击原子时,绝大部分α粒子直接穿过薄膜,只有1/8000的几率被反射,即散射角大于90度。。 “原子好像是空的”? Thomson模型受到挑战!!! 卢瑟福通过简单的估算证明,Thomson模型不成立 散射散射过程中,因电子的质量很小,它对α粒子(He2+)运动的影响可忽略,只考虑原子中均匀分布的正电荷对α粒子的影响,即把原子看成半径为R正电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