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充值下载即送CAD图纸,QQ36396305
前 言
无论在国际还是国内市场上核桃都是很受欢迎的一种干果,但我国核桃产量却远落后于国际上其他国家。在我国核桃种植主要集中在西北、西南地区,在种植业发达的新疆地区核桃年产量已达12万吨。
随着核桃种植面积的扩大,产量的增加,与核桃相关的加工开始发展,如核桃的破壳、清洗、分级等 等,大量生产加工不能依靠人力,必须有相应的机械换设备和自动生产线,因此这些加工设备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
生产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保证,近年来,坚果机械装备总量不断稳步增长,作业水平进一步提高,社会化服务规模不断扩大,虽然目前坚果破壳机械化水平较高,但是多应用于经济发达地区与示范推广区,并且小型机械多、大型机械少,低档机械多、高性能机械少。在一些地区,特殊用途的坚果仁仍采用传统的手工剥壳,劳动生产率低,区域性发展不平衡。早在20世纪 60 年代初,就着手研制坚果破壳机具,至80年代初,美国、意大利、法国等已相继推出了各种坚果破壳机进入21世纪,我国坚果生产机械化开始了新的发展阶段,农业结构调整发生了新的变化,也对坚果机械的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仅拉动了新的有效需求,而且构筑了适合坚果生产机械化发展的新舞台,为坚果生产机械化真正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推动器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发展条件。在一些地区推进坚果生产机械化的过程中,相继出台了鼓励和扶持农民购买坚果机械、开展坚果机械作业服务的优惠政策和措施,调动了农民购买坚果机械的积极性,形成了新的市场需求。随着坚果种植业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对坚果深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大,提高坚果破壳机械化作业水平成为必然。坚果破壳机在提高劳动生产率,减轻劳动强度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促进了坚果加工业的科技进步,为坚果破壳机械的发展提供了空间。
目录
碰撞式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1
1核桃破壳技术现状 1
2核桃破壳机总体结构 2
3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3
3.1电动机的选择 3
3.2电动机的转速 3
4带及带轮的设计 4
4.1 确定计算功率 4
4.2 选择V带的型号 4
4.3确定带轮的基准直径 4
4.4 确定传动中心距a和带长L 5
4.5 验算主动轮上的包角 5
4.6 确定V带的根数 5
4.7 确定带的初拉力 6
4.8求V带传动作用在轴上的压力 6
5 V 带带轮的设计 6
5.1带轮的材料选择 6
5.2结构设计 6
5.3 从动带轮的设计 7
6传动轴的设计 8
6.1根据轴向定位的要求确定轴的各段直径和长度 8
6.2 初步选择输出轴系 9
6.3确定输出轴上的圆角半径值 9
6.4 按弯扭合成条件校核轴的强度 9
6.4.1 作轴的简图 9
6.4.2 求输出轴上的所受作用力的大小 9
6.4.3滚筒上的合力 10
6.4.4轴上水平面内所受支反力 10
6.4.5轴在垂直面内所受的支反力 10
6.4.6 作弯矩图 10
6.4.7作扭矩图 12
6.5 校核轴的强度 12
7 滚筒的设计 12
8圆盘的设计 13
9入料口及破壳机上盖的设计 13
10机架的设计 14
小 结 16
致 谢 17
参考文献 18
碰撞式核桃破壳机的设计
1核桃破壳技术现状
国外早在 20 世纪 60 年代初,就着手研制坚果破壳机具,至 80 年代初,美国、 意大利、法国等已相继推出了各种坚果破壳机,如夏威夷果破壳机、杏仁破壳机 等。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坚果破壳机具已日趋成熟,目前,正朝着机电一体化方向 发展。 我国在传统脱壳设备的基础上,尽管正在积极研制和开发各种类型脱壳机械, 但其发展相当缓慢,同时成熟的机型及进行批量生产的不多,远远落后于农产品 深加工的需求。目前开发出的绝大部分设备都是采用机械方式来脱壳。 常见的机械脱壳方法如下: (1)撞击法脱壳:撞击法脱壳是物料籽粒高速运动时突然受阻而受到冲击力, 使外壳破碎而实现脱壳。 物料由高速回转甩料盘使籽粒产生一个较大的离心力撞击壁面,只要撞击力足够大,籽粒外壳就会产生较大的变形,进而形成裂缝。当籽粒离开壁面时,由于外壳和粒仁具有不同的弹性变形而产生不同的运动速度,籽 仁受到的弹性力较小,运动速度也不如外壳,阻止了外壳迅速向外移动而使其在 裂缝处裂开,从而实现籽粒的脱壳。 撞击脱壳法适合于仁壳间结合力小,仁壳间隙 较大且外壳较脆的籽粒。 (2)碾搓法脱壳:物料籽粒在固定磨片和运动着的磨片间受到强烈的碾搓作 用,使籽料的外壳被撕裂而实现脱壳。 籽粒经进料口进入定磨片和动磨的间隙中, 动磨片转动的离心力使籽粒沿径向向外运动,也使籽粒与定磨间产生方向相反的 摩擦力;同时,磨片上的牙齿不断对外壳进行切裂,在摩擦力与剪切力的共同作用 下使外壳产生裂纹直至破裂,并与籽仁脱离,达到脱壳的目的。(3)剪切法脱壳:籽粒在固定刀架和转鼓之间受到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