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6.外国诗歌四首分析.pptVIP

2015年高中语文(粤教版)必修二6.外国诗歌四首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我一无所求》 富有画面感和色彩感。以田园牧歌式的抒情诗,以他对人性、对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关注而赢得了美誉。瑞典皇家学院在授予泰戈尔诺贝尔奖的颁奖词中这样评论《园丁集》:“在这部诗集中,我们窥见了他的个性的另一方面:青年恋人忽而狂喜,忽而焦虑的爱情体验;人生浮沉中的渴求和欢悦。尽管如此,整部诗集仍然闪烁着更高世界的微光。” 写 法 赏 析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底片》 作者对底片的影像做了准确的描述,指出了底片中的景物和人,她写到了天空、乌云、太阳、樱桃树、花和底片上的人,注意到真实事物与底片的对比。这些对比构成的奇妙的感觉,模糊了真实与虚假的界线,将内心的感觉与真实的世界融为一体,所以就有了问候和提问,这也可以看作自己向自己问候和提问。心灵的自我沉思借底片这一独特的客体找到了一种表达方式。 写 法 赏 析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黑八月》 诗歌的语言充满了浓郁的热带气息,色彩鲜明,追求诗画合一。语言多姿多彩,将夸张、比喻和比拟等修辞手法使用得出神入化,想象特别、描写新奇、抒情真挚,使人可见、可触、可感。 写 法 赏 析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 朔 第二单元 诗歌 6 外国诗歌四首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普希金(1799—1837),俄罗斯民族的伟大诗人、俄国近代文学的奠基者、俄罗斯文学语言的创建者。生于莫斯科一个贵族家庭,从小受到文学的熏陶,13岁开始写诗,15岁公开发表诗作。1817年在皇村学校毕业后进外交部任职,广泛结交优秀的贵族青年,写下了一些歌颂自由、反对专制暴政的充满激情的诗篇。1820年被沙皇政府流放到南方。1826年从流放地回到莫斯科,在沙皇监视下埋头写作。1837年在决斗中被杀害。除了一些叙事诗、小说,他一生写了近900首抒情诗。他的诗具有明快的哀歌式的忧郁、旋律般的美、高度的思想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泰戈尔,印度著名诗人、作家、艺术家和社会活动家。1913年度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出生在一个具有深厚文化素养的家庭,8岁便开始写诗,12岁开始写剧本,1878年赴英国学习。1880年回国,专门从事文学创作。代表作有长诗《野花》、短篇小说《女乞丐》和诗集《吉檀迦利》。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希姆博尔斯卡,波兰著名诗人。1925年生,1996年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她的诗“通过精确的嘲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代表作品主要有诗集《我们为此而活着》《向自己提问题》《呼唤雪人》《盐》《一百种乐趣》《各种情况》《大数字》《桥上的人们》和《结束和开始》等。瑞典皇家文学院在授予她诺贝尔奖时说:“维斯瓦娃·希姆博尔斯卡从事诗歌创作,她的诗歌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中若干方面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沃尔柯特(1930—),圣卢西亚诗人。主要作品有《海滩余生》(1965)、《海葡萄》(1976)、《星苹果王国》(1976)、《幸运的旅客》(1984)、《仲夏》(1986)、长诗《另一生》、长诗《荷马》(1990)。1992年获诺贝尔文学奖。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作 者 简 介 《致大海》 写于1824年。1820年,普希金因创作了大量的政治诗而引起沙皇的惊恐,被沙皇政府放逐到高加索。由于他热爱自由,不愿阿谀奉承敖德萨总督,于1824年又被革职遣返回乡(第二次流放)。临别前夕,诗人登上高加索海边的岩石,面对波涛汹涌的大海,想起与大海有关的英雄,不禁思绪起伏,写下了这首诗。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栏目链接 写 作 背 景 《我一无所求》 作为第一位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东方作家,泰戈尔的影响是全球性的。他的创作更带有东方诗人对人生、对自然、对爱的领悟的特点。他早期的诗以写“爱”为主题。他的诗带有民歌的色彩,单纯、宁静、和谐。他善于选择小景小物,如黄鸟、羔羊、麦田、蜜蜂、溪流、挤奶的女人等,当他将这些乡村小景零零星星地摆在一起的时候,一种纯真、和谐的乡间爱情便呈现在人们的眼前。 课文导读 预习检测 探究与点拨

文档评论(0)

123****66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