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远嫁乌孙的汉家公主
说起远嫁异邦的和亲公主,汉代的王昭君和唐代的文成公主可谓家喻户晓,历史上的文人、艺术家对她们的历史功绩都极尽渲染,从而成为中国普通老百姓十分熟悉的舞台形象。而江都(今扬州)公主刘细君和楚(今徐州)公主解忧出塞和亲的故事,就鲜为人知了。这些女子都曾用她们单薄的肩膀承担起国家社稷的重任。因此,当人们缅怀文成公主和王昭君的时候,不应忘记她们的先行者的名字和功绩。
其实,刘细君和刘解忧堪称汉代和亲的先驱,刘细君是西汉遣外番的第一位刘姓皇室宗室女,比昭君出塞早了72年,且是皇室真正的金枝玉叶。就历史事实而言,王昭君出塞只是细君和亲的余响。细君、解忧二公主远嫁乌孙,为将西域正式纳入祖国版图产生了重要的奠基作用。
细君远嫁乌孙,是和汉王朝与乌孙王结盟,共御匈奴的政治目的分不开的。西汉前期,北部边疆经常受到匈奴的侵扰,由于处在建国之初,民生凋敝,政局不稳,为休养生息、积蓄力量,汉高祖刘邦采纳刘敬的建议,“遣宗室公主为单于阏氏,岁奉匈奴絮、缯、酒、米、食物各有数,约为昆弟和亲”,“冀以求安边境”。然而,匈奴一方面通过和亲,得到了大批财物,另一方面又不断侵扰边境,对汉进行军事掠夺。
到汉武帝时,经过60余年的苦心经营,汉朝国力强盛起来,汉武帝决心彻底摆脱受制于匈奴的被动局面,于是数度开塞击胡。特别是经卫青、霍去病的打击,匈奴从此远遁漠北,使“漠南无王庭”。
匈奴由于战争失败导致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激化,其军事、经济实力受到极大削弱,逐步丧失了对阴山、河西走廊广大地区的控制。但它还拥有相当的实力与汉抗衡,因为它还控制着西域诸国。这些国家是匈奴的重要经济支柱,汉只有争取到西域诸国的支持,才能从根本上解除匈奴的威胁。
为了取得彻底的胜利,汉武帝实施远交近攻的策略,武力与怀柔双管齐下,联合西域各国夹击匈奴。实力强大的乌孙,就成了主要的争取对象。
公元前2世纪初,乌孙与月氏均在祁连山附近游牧,乌孙王难兜靡被月氏攻杀时,他的儿子猎骄靡刚刚出生,由匈奴冒顿单于收养成人。公元前161年,在匈奴的支持和援助下,猎骄靡率领部众西击大月氏,遂居留伊犁河流域一带,建立了乌孙国。乌孙多年来一直是匈奴的从属,猎骄靡感念匈奴的恩德,却又不愿长此蜷伏于匈奴肘腋之下。
西汉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张骞劝武帝联合乌孙共御匈奴,武帝命张骞为中郎将,率三百人,马六百匹,牛羊金帛万数,浩浩荡荡第二次出使西域。张骞到达乌孙后,请乌孙东返故地“乌孙能东居故地,则汉遣公主为夫人,结为昆弟,共距匈奴”。乌孙王猎骄靡年老,大臣都惧怕匈奴,又认为汉朝太远,不想移徙。于是,张骞派遣副使分别赴大宛、康居、大月氏、安息、身毒、于阗、扜弥等国展开外交活动,足迹遍及中亚、西南亚各地,最远的到达地中海沿岸的罗马帝国和北非。元鼎二年(公元前115年),乌孙王配备了翻译和向导,护送张骞回国,同行的还有数十名乌孙使者,这是乌孙人第一次到中原。乌孙王送给汉武帝数十匹好马,深得武帝欢心。
乌孙国见汉朝军威远播,财力雄厚,遂重视与汉朝的关系。元封初年(公元前110-109年),乌孙再遣使“以马千匹”为礼,媒聘汉家公主,武帝选定江都王刘建之女刘细君为公主出嫁猎骄靡。
刘细君生在钟鸣鼎食之家,长于温柔富贵之乡。其父刘建养尊处优,放荡不羁。他联络对朝廷不满的刘安等人,企图谋反。丞相府长史在他的住处查出了武器、印玺、绶带、使节和地图等准备反叛的大量物证,立报汉武帝。刘建情知罪不可赦,遂于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以衣带自缢身亡,细君的母亲以同谋罪被斩。父死时,细君尚幼,赦无罪。不久被带入长安宫中生活,并有专人教以读书。稍长,细君即能诗善文,并且精通音律,出落成才貌双全的大公主。可是,她小小年纪就承受了国破家亡、父母双失的痛苦,多年来,父亲的罪过像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因而她总是处处小心、郁郁寡欢,时常见花流泪、对月伤情。
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的某一天,细君正在百花园中迎风戏蝶,一纸诏书改变了她一生的命运。汉武帝命她远嫁“去长安八千九百里”的乌孙国。年仅17岁的细君怀着替父赎罪的复杂心情,同意远嫁乌孙和亲。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都是唐代送别诗中的千古绝唱。在汉唐人的眼中,一出这两个关,就算是置身异国、天各一方。塞外荒凉,再加上古代交通工具不发达,一旦分离往往就成永诀。既然巨大的政治使命已经落在了她的肩上,她只有默默承命,带着怨愤和不可名状的恐惧西进。
细君精通音律,妙解乐理。据史载,乐器琵琶创制的直接原因,就是细君出塞乌孙。晋人傅玄《琵琶赋·序》对之考证甚详,云:“闻之故老云:‘汉遣乌孙公主,念其行道思慕,使知音者裁琴、筝、筑、箜篌之属,作马上之乐。’”宋苏轼《宋书达家听琵琶声诗》:“何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