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讲 认知心理发展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5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讲 认知的发展 一、认知发展理论 二、感知觉发展 三、记忆发展 四、思维的发展 五、智力发展及其差异 一、认知发展理论 1、心理发展的实质 儿童心理发展是儿童心理或行为图式(内因)在环境(外因)影响下不断通过同化、顺应而达到平衡的过程,简言之就是主体通过动作对客体的适应。 (1)认知结构基本单元——图式 (2)认知发展的过程 (3)心理发展原因及影响因素 (1)认知结构基本单元——图式 ①定义:图式指思维或动作的一种组织化的模式 ②类型 动作图式:用来对物体或事件进行表征或做出反应的有组织的行为模式。 符号图式:用来代表经验的某些方面的内部心理符号 认知运算图式:一个人为得出符合逻辑的结论所进行的内部心理活动 (2)认知发展的过程 ①适应: 同化:利用已有图式解释新经验的过程 顺应:通过改变已有图式来解释新刺激的过程 ※认知冲突 平衡 ②组织:把已有图式组织成新的,更为复杂的智力结构。 (3)心理发展原因及影响因素 成熟: 经验:物体经验,数理逻辑经验 社会环境: 平衡过程: 2、儿童心理发展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2)前运算阶段(2—7岁)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1)感知运动阶段(0—2岁) ①问题解决能力的发展: 反射阶段(1个月内) 最初习惯阶段(1—4个月) 有目的动作形成阶段(4—8个月) 方法和目的分化协调阶段(8—12月) 感知运动智慧阶段(12—18个月) 智慧综合阶段(18—24个月) ②模仿的发展: 18—24个月出现延迟模仿 ③客体永久性的发展 (2)前运算阶段(2—7岁) ①两个子阶段: 前概念期(2—4岁):符号思维的出现;自我中心 直觉期(4—7岁): ②是否低估了前运算儿童的能力 自我中心的新证据 因果推理 守恒 (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 (4)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 ①几种发展新特点:假设演绎推理;归纳思维;现实与可能的逆转;命题间思维 ②形式运算思维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 ③问题:是否每个人都能达到形式运算的水平 3、理论评价 (1)贡献: 发现了认知发展规律 体现儿童更多的主体性 试图解释而不是描述心理发展的第一人 对现实和研究产生的影响:教育,认知领域的更多研究,社会性发展研究 (2)对其理论的挑战: 未把能力和表现区分开 认知结构和阶段理论中的一些看法引起质疑 对环境、教育的作用重视不够 1、人类信息加工系统 2、信息加工的发展性差异 (1)短时记忆的发展差异 (2)信息加工速度的变化 (3)信息加工策略的发展差异 (4)元认知的发展 (5)无意识思维 3、信息加工的发展过程 (1)注意的发展 (2)记忆的发展 (3)问题解决和推理的发展 (4)数字和技能的发展 4、理论评价 (1)贡献:对认知过程各因素的发展有合理的描述;引发了一些教育变革 (2)批评:人机类比低估了人类认知活动的丰富性;忽视了社会文化因素在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认知发展没有很好的整合分析 二、感知觉的发展 (一) 感觉的发展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1、视觉的发展 2、听觉的发展 (二)知觉的发展 1、整体知觉与部分知觉的发展 2、对色、形两维的感知 3、空间知觉 4、时间知觉的发展 5、跨通道知觉 ★评定新生儿感觉的几种方法 评定个体是否具有感知能力,一般回答两个问题:一是个体能否察觉当前存在的物体或刺激;二是个体能否区别物理上不同的刺激源,这种区别可达到什么程度 反射行为 视觉偏爱法 习惯化方法 诱发电位法 高振幅吮吸法 反射行为 成年人的反射:自我报告法 行为反应法 婴儿的反射: 觅食反射 眨眼反射 朝向反射 瞳孔反射 视觉偏爱法 方法:通过给婴儿呈现两个或更多刺激物,观察他更喜欢哪一个,从而获得婴儿知觉发展的相关信息的方法 局限:没有表现出明显偏好时,无法确认是不能分辨还是兴趣相同 习惯化方法 习惯化:个体对反复出现的刺激慢慢熟悉从而减少反应的现象。 去习惯化:新的刺激的产生而使儿童恢复反射行为的现象 诱发电位法 呈现刺激,通过记录儿童脑电波的变化推断儿童感觉能力发展情况的方法 高振幅吮吸法 利用婴儿改变吮吸奶嘴频率和强度以保持婴儿对有趣事物的兴趣的能力,对知觉能力水平进行评估的方法 1、视觉的发展 视觉集中的发展 视敏度的发展 颜色视觉的发展 2、听觉的发展 (1)胎儿听觉反应 (2)新生儿听觉的发展 ★听觉发生的指标: 大动作反应 习惯化和去习惯化 (3)儿童听觉和视觉的协调活动 (4)幼儿听觉的发展 1、整体知觉与部分知觉的发展 认识客体个别部分(4、5岁)→ 开始看见整体部分,但不够确定(6岁) →既能看到部分,又能看到整体,但此时儿童往往还未把部分与整体连结起

文档评论(0)

lifang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