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a) 随核电荷增加 原子外层电子重复同样的构型 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 电子层数 = 周期数(七个周期) b) 每一新电子层 一个新的周期 对应 c) 各周期中元素的数目 = 相应能级组中原子轨道所能容纳的电子总数. 例:7N:1s22s22p3 d) 族(Family—group)的分类依据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同族元素的 电子层数不同, 但原子的最外层电子结构相似。 主族族数 = 最外层电子总数 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 25Mn:1s22s22p6 3s23p63d54s2 11Na:1s22s22p6 3s1 12Mg:1s22s22p6 3s2 29Cu:1s22s22p6 3s23p63d104s1 15P:1s22s22p6 3s2 3p3 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 1. 原子半径 (Atomic radius) r 2. 电离能(Ionization) I 3. 电子亲和能 (Electron affinity energy)EA 原子序数 变化规律: 同一短周期:Z 增大,半径变小。 同一长周期:d 区元素,Z 增大,半径变小的幅度小。 同一族:从上到下,半径增大。 原子半径 变化规律: 同一元素:I1 I2 I3 … 同族:从上到下,电离能减小。 同一短周期:从左到右,电离能增大。例外:B Be, O N 原子序数 第一电离能 定义:M(g) + e M+ (g) EA1 |EA1| : F Cl ,O S 因为 F 和 O 的电子密度大。 O S N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 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反映了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可用电负性数据来衡量。 变化规律: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 增强。 同一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 增强,非金属性减弱。 思考:如果某元素原子越难失去电子,是否就一定意味着该原子越容易得到电子? Metal nonmetal 氧化值(oxidation value) 确定氧化值的原则: i) 在单质中元素的氧化值为 0。 ii) 在化合物中,氧的氧化值一般为-2;氢一般为+1;氟为-1;碱金属为+1;碱土金属为+2。 iii) 在任何化合物分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为 0;在多原子离子中各元素氧化值的代数和等于该离子所带电荷数。 氧化值与化合价的区别: i) CH4 和 CHCl3 ii) 氧化值可以为分数。如Fe3O4 HYBRIDIZATION Hund`s rule: 电子尽量多占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Exclusion principle: 四个量子数不可能完全相同 C: 1s22s22p2 1s 2s 2p 轨道杂化理论是建立在电子具有波动性、波可叠加的观点上的。 1s 2s 2p 激发 1s 2s 2p 杂化 4个sp3 1个s+1个p: sp杂化轨道 1个s+2个p: sp2杂化轨道 1个s+3个p: sp3杂化轨道 由于孤对电子造成的不等性杂化 107 104.5 键角: * * * * Atomic Structure 1 Molecular Structure 2 Bonding 3 Lewis structure 4 Topics Covered Structure of Matter (25% of the test) Atomic Structure, including experimental evidence of atomic structure, quantum numbers and energy levels (orbitals), electron configurations, periodic trends Molecular Structure, including Lewis structures, three-dimensional molecular shapes, polarity Bonding, including ionic, covalent, and metallic bonds, relationships of bonding to properties and structures; intermolecular forces such as hydrogen bonding, dipole-dipole forces, dispersion (London) forces HISTORY OF THE ATOM 1808 John Dalton suggested that all matter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高中物理第13章第1节光的反射和折射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4介绍.ppt
- 第二章流体的PVT关系介绍.ppt
- 第二章前置放大器介绍.ppt
- 2015-2016学年高二物理鲁科版选修3-1课件:6.3洛伦兹力的应用介绍.pptx
- 2015-2016学年高中化学专题1第1单元第2课时反应热的测量与计算能源的充分利用课件苏教版选修4介绍.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数学2.2.1等差数列的与同项公式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5介绍.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1章3电场强度课件新人教版选修3-1介绍.ppt
- 第二章物质结构介绍.ppt
- 第二章信令系统介绍.ppt
- 2015-2016学年高中物理第一章第五节电磁感应规律的应用课件粤教版选修3-2介绍.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