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主要内容 第一节 水的循环与污染 第二节 水质指标与水质标准 9)生物化学需氧量 COD与BOD的关系 水质标准 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 第三节 水体自净作用与水环境容量 废水在水体中的稀释和扩散 水体的混合稀释 7)硬度 碳酸盐硬度(暂时硬度): 主要由钙、镁的碳酸盐和重碳酸盐所形成,能经煮沸而除去。 非碳酸盐硬度(永久硬度): 主要由钙、镁的硫酸盐、氯化物等形成,不受加热的影响。 概念:由于存在能与肥皂作用生成沉淀和与水中某些阴离子化 合生成水垢的二价金属离子而产生的。(钙和镁离 子),多用EDTA络合滴定法测定,分为以下两种硬度: 总硬度=碳酸盐硬度+非碳酸盐硬度 在水处理工程中,有时要求分别知道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的含量。如果已经测得水样总硬度和各种碱度,计算方法: 设S=碳酸盐碱度+重碳酸盐碱度= [HCO3-] + 2[CO32-] 则: (1)当1/2S﹤总硬度时:碳酸盐硬度=1/2S, 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1/2S (2)当1/2S=总硬度时:碳酸盐硬度=总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0 (3)当1/2S﹥总硬度时:碳酸盐硬度=总硬度, 非碳酸盐硬度=0。 这时1/2S与总硬度的差值称为“负硬度”。 即负硬度=1/2S -总硬度 例1-4 今有某处地下水,用0.1000mmol/L 的HCl溶液滴定此水样100mL,以酚酞作指示剂 时消耗酸液量为零;再加甲基橙作指示剂,消耗酸液量3.60mL至滴定终点。另取此水样100mL,用0.0250mmol/L的EDTA二钠盐试剂滴定至终点,用去8.38mL。试求此地下水的总硬度、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结果以mmol/L和度表示)。 解:(1)求各种碱度: P=0, 查表,得:[OH-]=0,[CO32-]=0,[HCO3-]=T=3.60mmol/L (2)求总硬度 (3)计算碳酸盐硬度和非碳酸盐硬度: 由于,S=[HCO3-]+2[CO32-]=(3.60+0)mmol/L=3.60mmol/L 1/2S=1/2×3.60mmol/L=1.80mmol/L<2.10mmol/L 即1/2S<总硬度,因此,可知: 碳酸盐硬度=1/2S=1.80mmol/L =1.80×5.6度=10.08度 非碳酸盐硬度=总硬度-1/2S=(2.10-1.80)mmol/L =0.30mmol/L =0.30×5.6度= 1.68度 8)化学需氧量COD和耗氧量OC 化学需氧量(C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水中 各种有机物与外加的强氧化剂作用时所消耗的氧 化剂量,以氧量(mg/L)计。(重铬酸钾法测定) 用高锰酸钾法测定的高锰酸钾耗氧量,习 惯上称耗氧量OC 。 耗氧量适宜测定天然水或含容易被氧化的 有机物的一般废水,而成分较复杂的有机工业废 水则常测定化学需氧量。 在有氧的条件下, 水中可分解的有机物由 于好氧微生物的作用被 氧化分解而无机化,这 个过程所需要的氧量叫 做生物化学需氧量,简 称生化需氧量(BOD)。 好氧 微生物 可分 解的 有机 物 O2 氧化 Oa 合成 CO2,H2O,…,能 新的 细胞质 氧化 Ob CO2,H2O,…,能 残渣 Oa+ Ob=生化需氧量 BOD5 在有充足氧供应、 20℃的水温 条件下,驯化微生物在5天内分解单 位容积的待测水体中污染物质所消 耗的氧量。 炭化阶段: C → CO2, N → NH3 硝化阶段: N → NO2-,NO3- 20℃时,一般有机物需20天 左右才能完成第一阶段的氧化分 解过程,其需氧量用BOD20表示, 它可视为完全生化需氧量La,实 际测定中20天太长,一般采用5天, 即BOD5。 当t=0时,L=La,对上式进行积分: 令 上式变为: 如果用xt表示t时日反应消耗的溶解氧,则 经验表明,水温20℃,有充足溶解氧和经驯化的微生物量时 例1-5 某废水20℃时的BOD5是 150mg/L。已知此时的耗氧速率常 数k1=0.10d-1,求该废水15℃时的 BOD5。 解:(1) 求20℃下第一阶段生化需氧量La(20),根据: (2)计算15℃时的k1,根据: k1(15)=k1(20)×1.047(15-20)=0.10×1.047-5=0.08d-1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