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4.0916作业 1. 请分析原电池与电解池的电极极化曲线的变化,并分别画出电极的极化曲线图。 2. 电化学中电极过程包括哪些单元步骤?其中哪一个是核心的步骤? 3. 什么是电极极化?常见的极化类型有哪些?它们对时间相应的又快到慢的顺序怎样? 4. 什么是速控步骤?为什么在多步骤反应的过程中,RDS是过渡态活化能最大的步骤? 下图:不同溶液中汞电极上析氢反应的极化曲线 可以看出不同的离子在电极上的吸附不同,产生的影响不同 2.3.3.1 双电层结构和离子物种吸附的静电效应 与一般化学反应不同,电极反应速率依赖于金属/电解质溶液界面区的结构,因为电极附近的电位分布和离子浓度分布于界面结构有关。 界面电荷层 双电层(double layer):由于电极和溶液界面带有的电荷符号相反,故电极/溶液界面上的荷电物质能部分地定向排列在界面两侧。 当性质不同的相接触时,在相界面上形成了不同性质的电势差。 出现电势差的原因是带电粒子或偶极子在界面层中的非均匀分布。 界面电荷层的形成 + + + + + + + + M S + + + + + + + + + + + M S M S + + + + + (a)离子双电层 (b)吸附双电层 (c)偶极双电层 自发形成的双电层 KCl + - + - + - + - + - + - Hg 强制形成的双电层 理想极化电极 2Hg – 2e- = Hg22+ , =0.1 V K+ + e- = K , = -1.6V 双电层结构模型 Helmholtz模型(1879) “平板电容器”模型或“紧密双电层”模型。 电极表面上和溶液中的剩余电荷都紧密地排列在界面两侧,形成类似平板电容器的界面双电层结构(金属电极/高浓度溶液时)。 紧密层 优点:基本上可以解释界面张力随电极电势变化的规律和微分电容曲线上零电荷电势两侧各出现一个平台区; 缺点:无法解释为什么在稀溶液中微分电容曲线上零电荷电势处会出现极小值,也没有触及微分电容曲线的精细结构(即电容随电极电势和溶液浓度变化而变化)。 ?-电荷密度 ?-介电常数 ---在简单电子传递反应中,反应剂粒子所处的外置是OHP,因此OHP与溶液体相的电位差 的大小对电极反应动力学产生重要影响。 --- 是OHP处的内电位与溶液的内电位的差值 。 的变化影响电极反应速率主要有两个因素: 第一,由于不等于零,电极表面附近的离子反应物浓度不等于其体相浓度。 根据波兹曼分布定律,氧化物和还原物在OHP的浓度与体相的浓度的关系为: 第二,紧密层中电位降不是 , 而是 根据以上两个影响因素,我们可以得出体相中的电流密度与 从该公式可以看出电流密度受 的影响 一般来说,阴离子的特性吸附会使OHP处的内电位与溶液的内电位的差值()负移,而阳离子的特性吸附会使正移动,因此阴离子的特性吸附将有助于提高阴极还原反应的速率,而阳离子的特性吸附将降低该反应速率。 ---离子吸附改变了金属/电解液界面性质而影响电极反应速率的现象,称为静电效应。 2.3.3.2 添加剂影响电极反应速率的其他因素 因为在溶液中,除了静电效应以外,溶液中的非反应物种的吸附可能通过以下途径影响电极反应速率。 第一,非反应物种的吸附减小了电极反应实际可用的表面积---阻塞效应。 第二,影响电极材料的性质,改变反应物、反应中间物或者反应产物的吸附自由能等。 第三,如果表面活性物质在整个电极表面上形成致密的吸附层,反应物必须穿过该吸附层中的孔隙才能到达电极表面进行反应。 第四,如果表面活性物质的吸附层对发生在电极表面附近的均相化学步骤有阻化租用,并使之成为过程的速率决定步骤,则在电流密度-电极电位曲线上出现极限动力电流,这种效应成为动力效应。 局外物种吸附对反应速率的影响是实际工作中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为了防止溶液中杂质对电极反应的不良影响,电解液在进入反应器之前必须进行必要的净化处理,而在某些过程中则故意在溶液中添加局外物种。 1.有机物吸附对界面结构与性质的影响 一些有机分子,特别是极性表面活性剂分子,在电极界面上也会发生特性吸附,从而会影响界面层结构和性质,这一影响可以通过电毛细曲线和微分电容曲线观察到。 首先来看电毛细曲线,图为向1M NaCl溶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叔戊醇后,测得的电毛细曲线。可见随着叔丁醇浓度的增加,在零电荷电势附近,界面张力下降,零电荷电势向正电势方向移动。这表明吸附发生在零电荷电势附近的一定电势范围内,而且表面活性有机分子的浓度越高,发生吸附的电势范围越宽,界面张力下降得越多。 发生零电荷电势移动的原因,在于表面活性有机分子是极性分子,它们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导学案: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docx VIP
- 2024监理规范知识竞赛练习试题及答案.doc VIP
- 1-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 速度 【解析版】(人教版2019).doc VIP
- 5.1《倍的认识》课件(共23张PPT)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pptx VIP
- 冀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全册】课时练+单元测试卷(含答案).pdf VIP
- 2024威海热电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 课时1.3 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练习)-高中物理同步(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VIP
- HG/T 20275-2017 - 化工设备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pdf VIP
- hg20675-1990t化工企业静电接地设计规程.(完整).doc VIP
- 2025上饶市四股桥乡“回村任职大学生” 选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