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式中各项单位为J/kg。 (1) (2) 式中各项单位为 实际流体的机械能衡算 应用柏努利方程的注意事项: (2)截面的选取: (1)根据题意画出流动系统的示意图,标明流体的流动 方向,定出上、下游截面,明确流动系统的衡算范围; 与流体的流动方向相垂直; 两截面间流体应是定态连续流动; 截面宜选在已知量多、计算方便处。 (3)定基准面: 必须与地面平行; 宜于选取两截面中位置较低的截面; 若截面不是水平面,而是垂直于地面,则基准 面应选管中心线的水平面。 (4)要使用一致的单位,最好先把有关的数据转 化为SI单位制后再计算。 (5)大容器中速度可视为零。 (6)所取得截面处不能有急变流,但所取的两截面 之间有急变流是允许的。 1、牛顿粘性定律 式中: τ——剪应力,N; ——法向速度梯度,1/s; μ——比例系数,称为流体的黏度,Pa·s。 第三节 流体流动现象 一、流体的黏度 2、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 阻力损失产生的原因是流体的粘性和管壁的阻滞作用, 就是剪应力。 3、黏度的单位 SI制:Pa·s或kg/(m·s) 物理制:cp(厘泊) 换算关系:1 cp=10-3pa·s 4、黏度的影响因素 液体: T↑ μ↓ 气体:一般 T↑ μ↑ μ↑ 超高压 p↑ 5、牛顿型流体和非牛顿型流体 牛顿型流体: 非牛顿型流体: 剪应力与速度梯度的关系符合牛顿 粘性定律的流体; 不符合牛顿粘性定律的流体。 6、运动黏度 黏度μ与密度ρ的之比 m2/s 1、两种流型——层流和湍流 二、流体的流动型态 层流(或滞流):流体质点仅沿着与管轴平行的方向 作直线运动,质点无径向脉动,质点之间互不混合。 湍流(或紊流):流体质点除了沿管轴方向向前 流动外,还有径向脉动,各质点的速度在大小和 方向上都随时变化,质点互相碰撞和混合。 2、流型判据——雷诺准数 无因次数群 (1)判断流型 Re≤2000时,流动为层流,此区称为层流区; Re≥4000时,一般出现湍流,此区称为湍流区; 2000<Re<4000时,流动可能是层流,也可能是 湍流,该区称为不稳定的过渡区。 (2)物理意义 反映了流体流动中惯性与粘性力的对比关系, 标志着流体流动的湍动程度。 1、层流的速度分布 (1)作用于两端截面上的总压力P1,P2 三、管内速度分布 圆柱体外表面上的剪力 管壁处r=R时,u=0,可得速度分布方程 管中心流速为最大,即r=0时,u=umax 管截面上的平均速度: 层流流动时的平均速度为管中心最大速度的1/2。 2、湍流时的速度分布 4×104<Re<1.1×105, 1.1×105<Re<3.2×106, Re>3.2×106, 3、平均速度 层流时: 湍流时: 1、边界层的形成与发展 流动边界层:流速降为主体流速的99%以内的区域。 边界层厚度:边界层外缘与壁面间的垂直距离。 四、边界层概念 流体在平板上流动时的边界层: 边界层区(边界层内):速度梯度很大,需考虑 黏度的影响,剪应力不可忽略。 主流区(边界层外):速度梯度很小,剪应力可以 忽略,可视为理想流体。 边界层流型:层流边界层和湍流边界层。 层流边界层:在平板的前段,边界层内的流型为层流。 湍流边界层:离平板前沿一段距离后,边界层内的流型 转为湍流。 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的边界层 充分发展的边界层厚度为圆管的半径; 进口段内有边界层内外之分; 湍流流动时: 2、边界层的分离现象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