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心理调适和保健.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师的心理调适与保健 主讲人 张利 不同时代关于教师的隐喻 封建社会__教师是“家长” 农业社会—教师是“园丁”; 工业社会—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信息社会—教师是学生的同行者; 教师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 教师与学生“交相辉映”共同成长发展 …… 教师是心理问题多发人群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凡是对他人高度负责的工作角色,都要经受相当多的内心冲突与不安。教师工作除了脑力劳动强度较高外,还要对社会、对家长、对年轻一代的成长高度负责。因此他们出现心理问题的概率比其他人群大。 一 教师心理健康的重要意义: 1 有利于自己的身心健康 喜伤心,怒伤肝, 忧伤肺, 思伤脾,恐伤肾 . 2有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师心理不健康,会对学生造成 “师源性心理伤害”。 案例一 : 今年3月19日,河北曲周县某村办小学代课教师刘丽娜,强迫她的41名学生伸出手来,然后在每个学生的掌心用铅笔刀划伤出血。 案例二: 2003年4月12日,按照学校的要求, 学生应于上午8时到校补课,但丁婷(化名)未按时到校, 班主任汪老师询问她迟到的原因时用木板打了她,并当着某同学的面对她说:“你学习不好,长得也不漂亮,连坐台都没资格”。丁婷因无法忍受老师的羞辱, 12时29分左右从学校的中学部教学楼八楼跳下, 于当天中午12时50分死亡。经重庆市渝中区人民法院审理,一审判决被告人汪宗惠犯侮辱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 云南 会泽县上村乡某中学教师,蛮横地将14岁的初中生张波活活打死; 浙江 一起罕见的体罚学生事件,6岁孩童被老师剪掉手指尖; 深圳 5岁顽童不听话,老师用牙签扎手心; 湖南: 一位学生晚自习后未按时就寝,回寝室后和同学发生争吵,该班班主任在第二天班会上让全班学生每人给他一记耳光 思考与讨论: 上述教育问题发生的主要原因 是师德问题还是心理问题? 这些行为会对学生造成怎样的心理伤害? 上述行为案例对学生所造成的师源性心理伤害 ,某种意义上远远超过教师教学能力低下对学生学业所造成的影响。 因此,心理不健康的教师只会源源不断地“制造出”心理不健全的学生。 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应该建立在教师人格的基础上。没有教师对学生的直接的人格方面的影响,就不可能有深入性格的真正教育工作。       --乌申斯基 三 令人担忧的教师心理健康状况 福州市闽侯区一位小学女教师,有一段时间,情绪发生了令常人所不能理解的现象。如当她坐在办公室里,这时如果有同事来到这间办公室,没有和她打招呼,她就会感到非常难过,认为同事是不是看她不顺眼。当她感觉同事或领导冷落了她时,她就会故意搞点破坏,引起别人的注意。 江苏省盐城市一名30多岁的男教师因解答不出学生的提问,竟然自杀身亡。据其家人事后介绍,这名教师近几天一直休息不好,心情也很不好 宁波二中的一名副校长在风景秀丽的千丈岩跳岩自杀。留下的遗书上说,自己工作压力太大、郁闷、压抑,实在忍受不了。 心理专家的调查研究 2004年4月,国家中小学生心理健康课题 组对辽宁省168所城乡中小学的2292名教师进行 检测,发现这个省的中小学教师的心理障碍发生率 达50%之多。 1 人际关系调适 (1)掌握人际交往的黄金规则: 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反黄金规则”:我如何对待别人,别人也应如何对待我。 这是对他人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是一种绝对化的要求,因为我们无法要求别人必须为我们做什么。 学会把对自己或别人“必须”、“应该”做到的事情换成“希望”或“想要”。 2 合理 情绪调适法(ABC理论) 美国临床心理学家埃利斯认为,在人们的情绪产生过程中有三个重要的因素, 情绪诱发事件(Activating events), 人们对诱发事件所持有的信念(Beliefs)、态度、解释 由此引发的人们的情绪和行为结果(Consequences), 该理论认为,情绪并非是由诱发事件直接引起的,而是通过人们对这一引发事件的解释和评价引起的,即并非是事件引起了情绪,而是对事件的认识引起了情绪。 人不是被事情本身所困扰,而是被其对事情的看法所困扰。” —古希腊

文档评论(0)

liyxi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