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研讨.ppt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研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程复习方略》2016届高考政治(全国通用)总复习教师用书配套课件:第四课探究世界的本质研讨

【社会广角】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毛泽东在《七律二首·送瘟神》中写道:“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思考:运用所学哲学知识解释“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提示:世界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我们在地球上相对于地球本身来讲,没有发生位置的移动,处于静止状态,但这只是相对的,从整个星系来讲,地球一直围绕太阳运动,我们也就处于运动之中。 核心考点三 规律 1.含义 【提醒】①不能把哲学上讲的规律混同于具体规律,二者是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的关系。②规律不等于规律现象,后者是前者的表现。③规律一定是一种联系,但联系不一定都是规律。④规律并非永恒的,它的存在和发生作用是有条件的。 2.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 客观性 普遍性 原 理 规律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 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 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必须尊重规律,按规律办事,违背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3.人能够认识和利用规律 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 【拓展】正确把握物质、运动、规律的关系 (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离不开运动,物质是运动的主体,运动是物质固有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 (2)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世界就是按其固有规律运动着的物质世界。 (3)要在物质运动中把握规律,规律的客观性根源于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知识延伸】规律和规则 区 别 联 系 含义 不同 性质 不同 规 律 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是客观的,不能被制定、修改或废除 一个正确的、合理的规则总是根据客观规律制定的,是对客观规律的反映 规 则 人们规定出来供大家共同遵守的制度或章程 是主观的,可以制定、修改、补充或废除 【典题探究】 3.(2014·江苏单科)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的发现表明,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像一个工厂,会生产和输出许多物质,这些物质被包裹在囊泡内运输到细胞周围和细胞外。细胞内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发现,特别适用于解释一些疾病发生的原理,并研发药物以用于治疗。这说明(  ) A.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 B.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 C.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 D.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思维导引】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理解规律及自然界的客观性: (1)规律具有客观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 (2)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人类要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尊重自然。认为人类可以支配自然,如题目中“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的观念是不正确的。 【解析】选A。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发现了细胞运动的相关规律,并因此可以用于治病,体现了人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选A。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属于主观唯心主义,B不选。题干的主旨不是讨论物质与运动的关系,也没有涉及物质的唯一特性,C、D不选。 【加固训练】 5.赫拉克利特说,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在一定的分寸上燃烧,在一定的分寸上熄灭。这句话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世界是物质的 ②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 ③物质的运动是无规律的 ④规律是可以被认识和利用的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第四课 探究世界的本质 学习微点拨 【口诀】 世界是物质,物质在运动;运动有规律,规律客观性;违背受惩罚,人类可利用。 【理解】两方面理解物质概念 一是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是从万事万物中抽象出来的共性,是物质区别于意识的唯一特性。二是物质的可知性,物质虽然不依赖于人的意识,但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而不是不可捉摸的东西。 【分析】对规律的认识误区 (1)唯心主义不承认规律的存在。唯心主义同样承认规律的存在,但是却否认规律的客观性。 (2)规律本身有好坏之分。规律可以给人带来积极的作用,也可以带来消极的作用,但不等于规律有好有坏。 【图示】世界的本质 核心考点一 世界的物质性 1.物质 (1)物质的概念 (2)物质与具体的物质形态 区 别 联 系 特性 存在状态 物质是对具体的物质形态的抽象和概括;物质依赖于具体的物质形态,离开具体的物质形态,就没有了物质。不能用物质代替具体的物质形态,否则就看不到世界的多彩;同样也不能用具体的物质形态代替物质,否则又会抹杀世界的物质性 物质 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 不生不灭、永恒存在 具体的物质形态 除客观实在性以外,还有其自身的个别属性 有生有灭 2.世界是物质的 (1)哲学意义上的世界,可分为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客观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主观世界是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