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6潮汐河口教案.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章 潮汐河口的水流泥沙特点及河床演变;长江入海口 ;6.0 概述-基本概念;潮汐河口水沙运动和河床演变特征复杂;潮汐河口的分段;口门;口门至潮区界之间受潮汐影响的河段。;(二)潮汐河口的分类;Fig6-2$3;径流潮流相对强弱和来沙特征: 强潮海相河口:钱塘江口 强潮将口外泥沙推进口内→沙坎 弱潮陆相河口:黄河口 强径流挟沙至口门附近落淤→拦门沙;径流出海前经湖泊或河网调节,变幅小,潮差中等,河流来沙很少,泥沙主要来自口外,在口门附近形成拦门沙,黄浦江为主要代表。;第六章 潮汐河口的水流泥沙特点及河床演变;? ;过渡形三角洲;;;6.2潮汐河口区的水流特性;第六章 潮汐河口的水流泥沙特点及河床演变;(1)波动类型的变化;(2)涨落潮历时不对称;(3)潮差(潮波的波高)的变化;上述三种因素的相对大小很难确定,相互之间的平衡非常复杂: 宽度和深度逐渐变化的河口:浅滩及河口边界反射小,潮差主要受底摩阻影响,沿程减小(如长江口) 喇叭形河口:河口区中下游段,由于截面收缩和边界反射,潮差沿程增加;河口上游端,水深减小,底摩阻影响显著,潮差趋于减小(如钱塘江口);潮波变形在潮差相对于低潮水深较大的强潮河口更为显著。在某些河口,河口涨潮初期潮位急剧上升,受水深沿程快速减小和逆向径流影响,低潮传播速度慢,被后一个高潮赶上,潮波变形成类似移动水跃的现象,波面前坡几乎直立,波前就象一个翻滚的水墙向上游传播,这种现象称之为涌潮 ;㈠河口区潮汐的基本特征;Fig6-4;⑴潮差逐渐衰减直到为零:径流阻碍、河床阻力影响,反射强烈时会出现先增大后减小的潮差变化。;世界奇观——钱塘江涌潮;㈡一维潮波的基本方程;㈢前进波的流速;6.2潮汐河口区的水流特性;6.2潮汐河口区的水流特性;Fig6-910;6.2潮汐河口区的水流特性;㈡盐淡水混合作用及盐水入侵;⑸盐水入侵长度LA:;咸水界以上:流速垂向分布不受盐水密度梯度的影响,仍采用对数或指数分布 咸水界以下:盐水密度梯度使垂线流速分布发生变化 涨潮流期间:密度梯度与水面坡降一致,增大涨潮流速,因底部密度梯度大,底流速加大,最大流速出现在水面下某一深度处; 落潮流期间:密度梯度与水面坡降方向相反,减小落潮流速,因底部密度梯度大,阻碍底流下泄,为保持流量平衡,表层流速加大;转流期间:水面坡降很小,密度梯度控制底流流向上游,形成表层(向下)与底层流向相反的交错流;Fig6-13;滞流点:一个潮周期内,下泄流与上溯流河段间底部净流程(涨落潮流程的代数和)为零的临界点,为底层泥沙易于淤积的区域 流程=流速过程线与时间轴包围的面积 位置:随山潮水比的变化而变,洪水大潮下移;枯水小潮上溯;盐淡水混合对净流程的影响: 断面分布:滞流点上游,盐水密度影响小,表底层均为净下泄流;滞流点下游,盐水密度影响大,表层测点的落潮流程大于涨潮流程(净下泄流),底层测点的涨潮流程大于落潮流程(净上溯流) 强混合型河口(表、底层均为净下泄流);缓弱混合型河口(表层净下泄;底层净上溯);口门外水流泥沙运动的主要影响因素: 流出水流的惯性力(提供动量) 河床底面的摩阻力(减小流速) 流出水体与周围海水密度差引起的浮力 口门射流类型: 出口水深h0口门外水深h时:轴向紊动射流(排出水流向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 出口水深h0≈口门外水深h时:平面紊动射流(排出水流向仅在水平面内扩散);口门外射流流速的演变: 流出口门时:均匀分布,中部为核心流 过渡区:水流扩散,核心流缩小直至消失,流速降低 完全紊流区:水流继续扩散,流速沿程减小,在断面上呈高斯分布;射流对泥沙运动及河床演变的影响: 平面射流:射流两侧的流速衰减较快,核心流流速衰减稍慢,泥沙沿主流两侧沉积,形成鸟趾状或鸟嘴状三角洲 轴向射流:射流向水平和垂直方向扩散,流速衰减迅速,泥沙在口外附近形成新月形沉积体,河流出路受阻,将在其上冲出新道,又形成另一个新月形沉积体,发展下去成为圆弧状三角洲;6.3潮汐河口区的泥沙运动特点; 也分: ⑴陆沙:;泥沙絮凝\絮散\团聚;㈠沙波和推移质运动;推移质运动;泥沙运动存在滞后现象;悬移质运动;悬移质含沙量浓度的 滞后现象;细颗粒泥沙絮凝;总体趋势:水流往复→悬移质往复搬运、时沉时扬 滞流点附近泥沙集中淤积: 滞流点上游:底部为净下泄流,向滞流点挟沙 滞流点下游:底部为净上溯流,向滞流点挟沙 汛期径流量大,挟沙量大,洪季滞流点是河口淤积最严重的部位;(四)河口区浮泥运动;运动过程: 异重流:浮泥为非牛顿流体,很缓的坡度下即可流动(航道港池的淤积) 浮泥流:沙波状浮泥面形成浓度很大的、随水流向前运动的浑水过渡层,一方面浮泥层???的泥沙不断补充进入浑水过渡层,另一方面浑水过渡层不断向水流供给悬沙 悬移质:底部紊动强度加大,沙波状浮泥面卷曲破碎,泥沙直接悬扬;(

文档评论(0)

高考学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