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3.1 地球的结构
地球和地壳是地球化学研究的主要对象,了解地球内部成分与状态是理解地壳中各类地球化学过程的基本前提。
地球的物质组成是不均一的,不能以地表物质成分代表地球的组成,所以地球结构模型成为研究地球化学成分的基础。至今人们对地球内部结构、物质成分和状态的认识还主要依据间接资料。;地球是高度分异的行星,它的多种活动持续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火山岩沉积岩类。虽然其它一些地外行星也可能以有限和特殊的方式保持其活动性,但地球仍然“肚子里有火”,且外壳被腐蚀性的水和大气圈中的气所覆盖。;1972年
Apollo17号
宇航员从距
离地球
37000km处
看到的地球;;;日本月亮女神号拍摄的地球照片;生机勃勃
的地球;;;;;;地球最初是熔融体, 在形成后早期分异成化学组成不同的层或壳. 通过地球物理,模拟实验和与天体物质对比获得地球内部物质组成,结构,密度,温度和压力等数据.
根据压缩地震波-P(纵波-波长与传播方向一致,能通过固体和流体)和剪切地震波-S(横波-波长与传播方向垂直,只能在固体中传播)的反射和折射, 地球内部物质密度和弹性不均一, 在一定深度表现为突变. 得出地球内部具有壳层结构, 由表及里分成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B:假想的地球剖面.陆壳、洋壳、莫霍面以及岩石圈和软流圈的位置;
C:目前钻进地球最深的矿井-南非Carletonville金矿-3.6km深;世界上最深的钻孔-俄罗斯克拉半岛Murmansk
12km深.;;图1.26地球结构-不成比例
地核占整个地球质量约1/3,
地幔占整个地球质量约2/3,
地壳仅占地球总质量0.2%.;地震波速随深度的变化-(White,2001);地表条件下矿物密度从石英(2.65gcm-3),方解石(2.7gcm-3)和长石(2.6-2.7gcm-3)到透辉石(3.3gcm-3),橄榄石(3.2-4.4gcm-3)和石榴石(3.5-4.3gcm-3).花岗岩密度2.67±0.14gcm-3. 随深度(压力)增大石英减少橄榄石增加(岩石更为基性), 因此岩石密度增加, 但是随深度增大温度增加引起矿物膨胀部分抵消了这种效应. 上地壳2.6gcm-3, 下地壳2.8gcm-3. 整个大陆地壳2.7gcm-3. ;表1.12
地球内部圈
层结构及各
层圈主要地
球物理数据;岩石圈-lithosphere--地球外层平均厚度100km带有弹性的坚硬岩石. 由地壳和上地幔顶部组成, 其下是软流圈. 岩石圈分为6大板块:欧亚板块、非洲板块、印度-大洋洲板块、太平洋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 4种板块边界:海岭洋脊离散带、岛孤海沟消减带、转换断层带和大陆碰撞带.;依据自然现象及地球物理勘测. 火山喷发时常有高温熔岩或岩浆喷出, 在岩石圈下
必有一软流圈或火圈. 软流圈为较弱层圈, 具有可塑性或黏性流, 较岩石圈易变形.
软流圈-asthenosphere--岩石圈之下.地震波速降低, 震波吸收率较高, 部分呈熔融态.
层圈有对流和活动性, 称为活动圈或活动带. 为地壳均衡之调整带. 软流圈由
J.Barrel(1914)命名.将地球内部分成三圈:岩石圈, 软流圈及中心圈(Centrosphere). ;地球内部的压力
压力--单位面积受的力,也称压强. 单位--帕斯卡-Pascals, Pa(=Nm-2), 巴-bar(=105Pa), 大气压-atm (=9.87×104Pa). 1MPa=106Pa=10atm≈10bar.
力等于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F=ma. 施加在地壳深部的力等于施加在单位面积上的质量m乘以重力加速度g(ms-2). g的大小取决于处在地球之上或其内的位置. 地壳和上地幔合理的g值为9.81ms-2.;施加在地壳某深
度上覆岩层压力
PR=mg/A=ρRgz
m-上覆岩层质量
g-重力加速度
A-小体积元截面积
ρR-岩石密度
z-地壳中某点的深度
PR=2.7×103kgm-3(ρR)×9.81ms-2(g)×z=2.65×104Nm-3×z(m)
=0.265barm-1×z(m)=265bar/km=26MPa/km ;地壳中静岩(岩石)压力与深度有关-地压梯度:
265bar/km=0.265kbar/km=26MPa/km
增厚大陆地壳最大厚度约80km, 大陆地壳底部压力约2100MPa(=21kbar). 平均36km厚陆壳底部的压力为954Mpa(=9.54kbar) 9.54kbar/36km≈1kbar/3.8km
=100MPa/3.8km;6km厚洋壳底部上覆岩石柱压力为159MPa (1.59kbar), 还应加上上覆水柱的压力。
海水密度1.03gcm-3(1.03×103kg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