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的解决研讨
新农村建设中常见法律纠纷的解决;新农村建设对基层干部提出的新要求;古代商鞅曾有一个形象的比喻: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兔可以分为百也,由名分之未定也。
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 ;一、征地补偿纠纷的处理;土地征收;征收耕地的补偿费用的计算;5.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的统一年产值倍数,应遵循保证被征地农民原有生活水平不降低的原则,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确定。
6.按法定的统一年产值倍数计算的征地补偿安置费用,不能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不足以支付因征地而导致无地农民社会保障费用的,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应当提高倍数。
7.土地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合计按30倍计算,尚不足以使被征地农民保持原有生活水平的,由当地人民政府统筹安排,从国有土地有偿使用收益中划出一定比例给予补贴。
8.经依法批准占用基本农田的,征地补偿按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最高补偿标准执行。;按照土地补偿费主要用于被征地农户的原则,土地补偿费应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合理分配。具体分配办法由省级人民政府制定。
土地被全部征收,同时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撤销建制的,土地补偿费应全部用于被征地农民生产生活安置。;[案例]
张某生于1995年12月,系某村村民。2003年12月,某开发区管委会因建设需要,征收耕地145亩,其中张某所在第4村民小组被征50亩,获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210万元。在对该笔款项分配时,按1994年承包土地人口平均分配,每一承包人口分得1.2万元,张某因在1994年土地承包调整时尚未出生未获分配。张某父母为索要征地补偿费而依法起诉。
被告村委会辩称,该笔土地款是4组村民开会研究分配的,是村民自治。征地时县国土局、开发区是按1994年承包土地人口计算的,不是按集体经济组织所有成员计算的。土地补偿费是对土地所有人或使用者对被征土地的投入和收益造成的损失的补偿,安置补助费的对象是被征土地的使用者或承包经营者,对新增人员不予考虑。因此刘某不应享有该款的分配权。
2004年6月30日,法院审结此案,判令被告给付刘某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共计1.2万元。;[法律分析]
这是一起土地征收补偿费用分配纠纷案件。
农村集体土地属农村集体所有,即属于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全体成员共同共有,征收农村集体土地,必然导致土地所有权的变更,使集体组织的每个成员丧失土地所有权,由此所获得的补偿,应归全体成员共同享有。土地补偿费、安置补助费是对被征土地给予的补偿,属集体经济组织共有财产。
刘某系4组村民,虽然没有承包土地,但其作为集体经济组织的一员应当享有平等分配的权利。村民的自治权不能对抗公民的生存权和财产权,对刘某要求村委会给付征地款的诉讼请求,法院予以支持是正确的。;二、宅基地相关法律问题;宅基地使用权的含义 ;宅基地使用权的法律特征;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 ;宅基地使用权的取得条件 ;宅基地使用权人的权利;(1)按照批准的用途使用宅基地的义务。宅基地使用权人只能在划拨的宅基地上建造住宅,不得擅自变更用途,更不能买卖、出租或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新划拨的宅基地,使用权人必须在规定的期限内建房。违反这一义务的,土地所有人有权收回土地使用权。
(2)按照批准的面积建房造院的义务。任何人不得采取任何不法手段,多占土地以作宅基地。
(3)服从国家、集体统一规划的义务。因国家、集体统一规划,需要变更宅基地时,使用权人不得阻扰,但因变更给使用权人造成困难或损失时,应当依法予以补偿。
(4)行使宅基地使用权不得妨碍公共利益和相邻人合法利益的义务。;宅基地使用权能否转让? ;1990年1月,原告黎某与甲村经济合作社签订了一份土地出租合同书,约定:甲村出租一块土地给原告黎某长期使用,原告黎某一次性支付人民币11万元,可在该土地上搞种植业、建厂房和住宅;但建厂房、住宅等,须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
其后黎某未经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即动工兴建住宅。在建筑过程中,有关机关工作人员多次劝阻,黎某仍继续施工,于1990年10月竣工,共计建有住宅楼两幢及厨房、凉亭、车库、篮球场等建筑物。经测量,黎某所建住宅非法占地4969平方米。;1991年3月,县土地管理局依据《土地管理法》第45条的规定:农用地转为建设用地的,应当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认定黎某未经批准非法占地建住宅,对其作出行政处罚决定。
1991年4月,黎某不服县土地管理局的处罚决定,向县法院起诉。一、二审判决都维持了被告乙县土地管理局的行政处罚决定。;[法律分析]
本案的焦点在于原告是否取得了宅基地使用权。
集体合作社虽是土地的合法所有人,当然地享有对土地的处分权,但是必须遵守国家有关土地管理的强制性法律规定。非本集体成员不得通过购买、租赁等方式取得宅基地使用权。
本案中原告虽与合作社订立了土地租赁合同,并支付了土地使用费,却因未取得本村居民的身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