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聚合方法进展研讨
超临界CO2 (SC-CO2) 的特点; 为什么选用二氧化碳?
温和的临界条件 无毒 阻燃 价廉易得
超临界CO2溶解能力强, 适用化工、医药、食品等工业
;惰性:二氧化碳分子通常很稳定,不会导致副反应。在SC-CO2为介质的各类聚合反应中均未发现二氧化碳引起链转移的现象----基本条件。
(2) 溶解能力随压力而变化--溶解能力可调节:对一种聚合物来说,在一定温度下SC-CO2 压力越大溶解的该聚合物的分子量就越大,在聚合反应中应用这一原理则可得到某特定分子量的窄分布产品。;(3) 产物易纯化:SC-CO2 通过减压成为气体很容易与产物分离,完全省却了使用传统溶剂带来的复杂的后处理过程,同时在反应结束后用超临界萃取技术除掉体系中未反应的单体和引发剂,可以直接得到纯净的聚合物。;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环境中导电聚吡咯复合材料的制备
李 刚, 廖 霞, 孙兴华, 余 坚, 何嘉松;含有FeCl3的PS(或Zn-SPS)薄膜的制备;Fig. 1 SEM photographs of PS /PPy
Surface of PS/PPy made in aqueous solution;
cross section of PS/PPymade in aqueous solution;
(C) surface of PS/PPymade in SC-CO2 ;
(D) cross section of PS/PPy made in SC-CO2.;Fig. 2 Conductivities of Zn-SPS /PPy and PS /PPy prepared in SC-CO2 and PS /PPy prepared in aqueous solution,and PPy contents of Zn-SPS /PPy and PS /PPy prepared in SC-CO2 as a function of polymerization time;Fig. 3 SEM photographs of Zn-SPS /PPy prepared in SC-CO2 ( 8MPa, 40 ℃)
(A) Surface morphology; (B) cross section morphology; (C) after extraction with THF for 20 min.;Fig. 4 PPy weight percent vs. conductivity of Zn-SPS /PPy composite;离子液体:是指完全由离子组成的液体,又称为低温熔融盐。它是由有机阳离子和无机阴离子组成。
阳离子通常是烷基季铵离子、烷基季璘离子、N-烷基吡啶离子和N , N’-二烷基咪唑阳离子;阴离子常见的是卤素离子、A1Cl4- 和含氟、磷、硫的多种离子,如BF4- 、PF6- 、CF3SO 3- 、CF3COO- 、PO43- 、NO3- 等。;离子液体作为反应溶剂所具有的优点:
(1) 蒸气压极小;大大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2) 对无机和有机材料表现出良好的溶解能力。
(3) 不可燃、毒性小;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4) 可以通过改变组成,调节酸性和其它物 理 化学性质。
(5) 导电性好,具有较宽的电化学窗口。;聚噻吩在离子液体中的电化学合成研究
石家华a ,b , 杨春和b , 高青雨b*, 李永舫b
(a. 河南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开封 ; b.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科学中心, 北京 );聚噻吩膜的电化学聚合:
聚噻吩膜的恒电位聚合利用三电极体系,工作电极是铂片或铂盘电极(0.07 cm2) ,对电极是铂网,参比电极是Ag/AgCl 电极(饱和KCl 溶液). 工作电极在每一次实验前都要用刚玉/水混合物在抛光布上清洗抛光. 噻吩单体浓度是0.5 mol/L. 电流密度是5.0 mA/cm2。; 在不同电位下制备的聚噻吩膜的SEM照片; 循环伏安法(CV) 研究聚噻吩膜的电化学性能;; Mnt 为过渡金属络合物, 它由过渡金属离子和配位剂构成。在引发阶段, 处于低氧化态的过渡金属络合物(盐) Mnt 从一有机卤化物R—X中夺取卤原子X, 生成引发自由基R·及处于高氧化态的金属络合物(盐) Mn + 1t —X。R·引发可给出卤原子X, 即Mn + 1t —X与R· /R—M·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X/R—M—X。如果R—Mn —X ( n = 1, 2,???) 与R—X一样可与Mnt 发生促活反应生成相应的R—Mn 及Mn + 1t —X, 同时若R—Mn ·与Mn + 1t —X又可反过来发生减活反应生成R—M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