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述强翻转课堂太极环模型的理论与实践论述.pptxVIP

宋述强翻转课堂太极环模型的理论与实践论述.pptx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翻转课堂太极环模型的理论与实践宋述强清华大学现代教育技术杂志社ssq@tsinghua.edu.cn/010中心两种场景两仪互动阶段衔接模型-是什么?翻转课堂教学相长太极思想布鲁姆分类背景-从哪来?课堂教学学术会议案例-如何用?太极环模型引言教学环境的变迁人类社会的变迁3工业社会(约17世纪开始)4信息社会(自20世纪40年代开始)2农业社会(约1万年前开始)1原始社会(约170万年前)信息(媒介)技术的演变石刻壁画结绳记事龟甲兽骨青铜铭文竹简札牍纸张书籍留声机/唱片机(1877)电影(1895)广播/收音机(1906)电视机(1924年)原始社会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媒介)技术的演变计算机互联网移动终端MT(1973)大哥大(1980S)手机(1990S)智能机(2000)iPhone(2007)谷歌眼镜大型机(1946)微型机(1971)台式机(1981)笔记本(1982)平板(1989)ARPAnet(1969)Internet(1991)移动互联网(2000)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教学环境的变革教学对象教学场所教学资源教师能力学习理论教学模式马克·普伦斯基(MarcPrensky)于2001年提出“数字原住民(数字土著)”(DigitalNatives)和“数字移民”(DigitalImmigrants)概念。数字移民指因为出生较早,在面对数字科技、数字文化时必须经历并不顺畅且较为艰难的学习过程者。数字移民习惯于文本阅读。数字原住民指那些一出生就面临着一个无所不在的数字世界,生活在一个被计算机、互联网、手机、平板、电子游戏、数字音乐等数字科技包围的时代。他们无时无刻不在使用信息技术进行信息交流和人际互动。他们习惯于习惯于屏幕阅读,数字化是他们从小就开始的生存方式。教学对象:从“数字移民”到“数字土著”教学场所:从线下教室到O2O课堂线上Online线下OfflineO2O课堂教学资源:从BOOKs到MOOCs教师能力:从PCK到TPACK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广泛应用,人们发现技术知识正逐渐成为教师知识体系中一种越来越重要的成分。2006年米什拉(PunyaMishra)和科勒(MatthewJ.Koehler)在舒尔曼的教学内容知识(PCK)的基础上提出了整合技术的学科教学法知识(technologicalpedagogicalandcontentknowledge,TPACK)。TPACK是将技术有效整合到课堂中教师必备的知识框架。TPCK是由技术知识、学科知识、教学法知识相互作用而成的,有效的教学并不是孤立地把技术应用到原有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方法之中,而是技术与内容、方法三者之间整合的结果。学习理论:各种主义纷呈行为主义认为学习是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连结……认知主义认为学习是加工信息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人本主义认为每个人都有学习的潜能,学习由学习者主动发起……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结构的过程……连通主义认为学习是建立连接的过程……盲人摸象教学模式:从“讲授+作业”到“翻转课堂”罗伯特·陶伯特(RobertTalbert,2011)的线性模型杰姬·格斯丁(JackieGerstein,2011)的四阶段模型“太极环模型”是一种面向翻转课堂的教学设计模型,其要点为:—以问题为中心—课上课下衔接—教学两仪互动—四个阶段递进“太极环模型”是什么?面向翻转课堂的“太极环模型”翻转课堂教学相长太极布鲁姆认知目标分类“太极环模型”从哪来?面向翻转课堂的“太极环模型”“太极环模型”从哪来?机器化大生产学术会议课堂教学案例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教学设计“太极环模型”如何用?“太极环模型”如何用?案例二中国教育信息化行业新年论坛面向翻转会议的“太极环模型II”面向翻转课堂的“太极环模型I”“太极环模型”面面观Whatdoes FLIP standfor?FLIP standsforFocusonyourLearnersbyInvolvingthemintheProcess.———————————THEEND———————————参考文献:钟晓流,宋述强,焦丽珍.信息化环境中基于翻转课堂理念的教学设计研究,开放教育研究,2013,(1)宋述强,高瑄,钟晓流.从翻转课堂到翻转会议——O2O环境中的翻转会议模型及其技术支撑平台研究,远程教育杂志,2014,(4)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