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新定义绘画—-谈谈Jackson Pollock
重新定義繪畫—-談談Jackson?Pollock
Posted by ailleurs in Art Critic 藝術評論 on 01 12th, 2009 | no responses
?
Jackson Pollock (1912-1956),美國抽象表現主義代表人物,也是二戰後的美國欲與歐洲爭奪世界文化中心地位,所推出的代表性畫家。二OO六年十一月,Pollock的作品「No.5, 1948」(如下圖) 以約當於台幣 46 億 2000 萬私下售出,是目前全世界最貴的一幅畫。
私下售出的行情,比較不容易取信於人,鑒於美國的查稅、會計制度嚴謹,發生這麼大的新聞,想要是一個假交易 (不移轉或移轉後再轉回大筆金錢) 並不容易,相信這個價格有一定的參考價值。如果這件事發生在亞洲,筆者很難相信;發生在美國,則信賴略大於疑惑。
Jackson Pollock? No. 5 1948
撇開價格不談,Pollock的作品,確實當得起世界第一流的評價。從早期「速記的人物」(如下圖) 開始,Pollock獨樹一格的韻律與平衡感已經顯露無遺,雖然以這個畫面來說,Pollock還不很清楚自己要追求什麼?短短幾年之內,Pollock很快就找到了自己。
第一次看到Pollock「速記的人物」這幅畫的歐洲大畫家Piet Mondrian (1872-1944),告訴Peggy Guggenheim (1898-1979,創建古根漢美術館的古根漢家族成員之一) :「我正試圖瞭解這裡發生了什麼事情?我想這是美國到目前為止,最有趣的作品,妳一定得看住這傢伙。」
Peggy Guggenheim當時看不懂Pollock的畫,只覺得怪異可怕,但是她信賴Mondrian的眼光,開始了她收藏Pollock之路。
Jackson Pollock? Stenographic Figure 1942
「每一位好的畫家,都是在畫自己。」如下圖1948年的「Painting」,看似混亂的線條中表現出極佳的運動性和韻律感,色彩的分布使觀者似乎處身在巨大的空間裡。
Pollock將畫布平鋪於地,手持油彩在畫面上奔走的滴彩潑灑創作方式,引起了這是否是「自動書寫」的討論。藝評家Pepe Karmel用電腦分析重組Pollock的創作過程,發現Pollock實際上是非常仔細地控制畫面構圖,以意識在作畫,有別於「自動書寫」。筆者同意此一看法,即Pollock的作品是Pollock有意識地喚起韻律的創作行為。
仔細一想,這樣的討論意義不大,如果有藝術家能像Pollock般持續拿出驚人的完美作品,那麼那些作品是否來自「自動書寫」已經無關緊要了。重點是要??續地、非偶然地一直創作出好作品,誰能持續地、非偶然地一直創作出好作品,就是一位大藝術家。
電腦人工智慧一直試圖使電腦創作出有意義的藝術品,但截至目前為止,並無值得一提的成績。沒有一件「自動書寫」的作品,曾經達到Pollock的高度。筆者認為有生命的創作跟無生命的電腦創作是無法突破的界線,科學在這裡是徒勞的。電腦 (computer) 是「計算者」,不是創造者 (creator)。如果真能賦予電腦創作的生命,那人類跟造物者上帝就達到同一地位了。
Jackson Pollock? Painting 1948
「我毫不恐懼地改變、破壞影像,因為繪畫有他自己的生命。」Pollock自述。如下圖「秋之韻律」,狂躁的外表下,隱藏著細膩的詩意,開拓了筆者對於「秋天」的固有想像和陳腐的審美觀。第一次看見Pollock的作品,確實令我有耳目一新大開眼界的感覺。
Jackson Pollock? Autumn Rhythm? 1950
「有藝評家認為我的繪畫,既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他並不是要稱讚我,但我認為他是在稱讚我。」沒有起點也沒有終點,如下圖「藍竿」,Pollock解釋他的創作方法:「畫面平鋪在地板上我覺得更輕鬆,我覺得跟畫面更親近,更屬於畫面的一部分。我可以行走於畫面上,從任何一處工作,我就在畫面之中。」
Pollock為了改變油彩潑灑的流速,在油彩中混入玻璃碎片、弦線、沙子、碎屑、釘子、銅板、鈕扣、香煙、火柴等雜物,改變了畫面的質感。電腦圖表現不出原作的層次感與厚度,Pollock的某些作品,一定要看原作。
這些瘋狂的畫面,毫無疑問是來自一個狂亂的心靈。凝視這些畫面良久,在瘋狂的表象之下,精密森嚴的秩序感油然而生,好像這些作品是從莊嚴的大自然裡擷取下來,是大自然的一部分。
Jackson Pollock? Blue Poles? 1952
站在Pollock的畫前,恍如置身無垠浩瀚的宇宙之中,處處閃耀著驚奇。宇宙本質的韻律隨著呼吸一樣自然,整個人幾乎要被吸進畫面裡。Pollock的作品像自然之力,能量豐沛,閉上眼睛仍是久久不忘,狂風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