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S-P 表(Student-Problem Table)分析理论简介(下)
S-P 表(Student-Problem Table)分析理論簡介(下)
2 差異係數
常見的反應組型皆是屬於不完美量尺,其S曲線與P曲線會呈現分開的狀況,分離程度太大或太小都不適宜,而其分離程度的標準值常常都是需要靠經驗來加以判斷,其標準值會隨著測驗的內容、種類與形式而有所不同。而測量兩曲線的分離程度,我們可以使用一個量化指標來表示,即所謂的「差異係數」(disparity index)[1]。差異係數是指實際S和P曲線所圍面積部分,占隨機情況下S-P曲線所圍成之面積期望值的比值,其公式表示如下:
表示在人數為N,試題數為n,平均答對率為的條件下,實際S-P表中兩曲線所包圍部分的面積;表示在人數為N,試題數為n,平均答對率為 的條件下,兩曲線呈累加二項分配曲線所包圍部分之面積。
由於之公式運算複雜且費時, S-P表之發明者佐藤博士提出下列的近似公式來取代:
C指S與P曲線所包含之「1」和「0」的個數和,N指學生人數,n為試題數目,DB(M)的值可由上述計算之M值代入表1[4]中查得。
當S-P曲線為完美量尺時,差異係數會等於0,而當實際得到的S-P表純粹是由隨機造成的,則差異係數將會等於1,所以,在正常的情況下,差異係數 D* 會介於0到1之間。在大多數的實際例子中,以D* = 0.5左右為標準值;當D* 0.65或D* 0.4時,表示測驗含有異質因素,應對學生的反應組型予以注意,對試題加以檢討,並做適當的修改[3]。
表1 DB(M)表
(資料來源:余民寧,2002,342頁)[4]MDB(M)MDB(M)MDB(M)MDB(M)MDB(M)11.27829.35547.38465.40283.41312.28530.35848.38566.40384.41313.29131.36049.38667.40485.41414.29632.36250.38768.40486.41415.30233.36451.38869.40587.41516.30734.36652.38970.40588.41517.31235.36753.39071.40689.41618.31736.36954.39172.40790.41619.32137.37055.39273.40891.41720.32638.37256.39374.40892.41721.33039.37357.39475.40993.41822.33440.37558.39576.40994.41823.33741.37759.39677.41095.41924.34142.37860.39778.41096.41925.34443.38061.39879.41197.41926.34744.38162.39980.41198.42027.35045.38263.40081.41299.42028.35346.38364.40182.412100.420
3 注意係數
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是S-P表針對「個別」學生與試題所使用的另一類係數,可分為學生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students,簡稱CS)與問題注意係數(caution index for items,簡稱CP)兩種。主要是用來作為判斷學生或試題在反應組型中是否有異常現象的指標,教師可利用這些指標瞭解學生或試題的狀況與問題所在。
所謂的注意係數是指S-P表中實際反應組型與完美反應組型間的差異,佔完美反應組型之最大差異的一種比值,它的數學涵義可以下列公式來表示:
所謂的最大差異,旨在給定此組型之平均值時,最為不規則之狀態,這種定義方法以S-P表之邊際次數(即各個學生的總分或試題之答對人數)為基準變量來表示,因此上述公式可表示如下:
上述[隨機反應組型與基準變量之共變數]一項,在計算時會有差異產生,因此,以期望值來表示較為適當,而在此種情況下其期望值為0。
所以上述公式可以表示如下:
因此試題與學生注意係數之計算公式分別如下:
一般注意係數的值均為正值,當為完美反應組型時,注意係數為0;當為隨機反應時則會接近1。有時注意係數之值也有可能大於1,此時,其反應組型呈現逆轉現象,在S-P表中未及異常之反應組型。因此,當注意係數越大時,表示反應組型為不尋常或有異常之情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