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典文献的形态
PAGE
PAGE 28
第一章 古典文献形态学 文献是一定的物质属性(即具体形态)和一定的知识内容(即抽象形态)的统一体。在这一章里,我们将集中讨论中国古典文献的物质形态和抽象形态的各个组成部分及其基本特征。 1.1 古典文献的物质形态 文献的知识内容必通过一定的物质形态才能得以存在和体现,也就是说,物质形态是文献的具体可见的存在方式。中国古典文献的物质形态,主要由图文符号、载体材料、装订形式、版式装帧等四个部分组成。 1.1.1 图文符号 中国古代文献的图文符号,包括文字字体和其他符号。 (1)古代文献的字体 中国古代文献是由多种文字文献组成的,包括汉文、西夏文、藏文、满文、蒙文等等。汉文文献是中国古代文献的主体。汉文文献的图文符号,首先是指汉字的字体。汉字的字体,以汉字发展演变的过程而论,有甲骨文、金文、古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楷书、行书等。 在现存各种古籍中,最常见的字体是楷书,因为楷书具有易写、易刻、易认、整齐、美观等优点,所以多用于古籍正文的抄写和刊刻。至于其他字体,隶书多用于书衣和内封的书名题签,行书多用于序跋的撰写,小篆多用于书牌、木记的文字说明及各种藏书印章的印文。因此,要阅读古籍,尤其是要鉴定古籍,不能不熟悉各种字体。 从明代中叶开始,出现了一种横平竖直、横细竖粗、整齐方正的字体,称为“宋体字”。这是我国古代印刷工匠根据楷书创制的一种印刷字体,所以又称“匠体字”;这种字体相对于手写楷书而言,笔画转折生硬,棱角分明,所以也常称为“硬体字”,而称楷书为“软体字”。明清两代刻书大多采用宋体字。 (2)古代图书的符号 中国古代文献除了文字以外,还有一些符号。在古代图书正文中常用的符号,有墨钉、空围、墨围、阴文、标点符号等。 “墨钉”,又叫“黑钉”。古代刻本图书正文中,偶有一二字阙文,常刻成四方形或长方形的黑块(■、▋)表示,这可以便于以后补刻??? “空围”,即□,一般用于古书正文中阙字、脱文的标识,一□代表一字。 古书正文中为醒目起见,常将一些需要强调的字如“注”、“疏”、“重言”、“重意”等,用墨线圈起,叫做“墨围”,如注、疏等。 “阴文”,古代图书刻版时,将文中某些需强调的文字笔画凹刻,周围刻成墨钉,刷印后效果如同碑拓文字,字迹笔画不沾墨色,形成白文,所以又称“黑钉白文”。如“念奴娇”、“新水令”等。 “重文”,古书正文中的重叠字,在抄书或刻书时,常省标为〃(〢)或々,书于字的右下角。如“寻〃觅〃”(或“寻々觅々”)即“寻寻觅觅”;“适〃彼〃乐〃土〃”(或“适々彼々乐々土々”),即“适彼乐土,适彼乐土”等。 标点符号。许慎《说文》:“、,有所绝止,、而识之。”这便是后世所谓“读”(dòu),今天的逗点。《说文》:“√,钩识也。从反亅,读若窡(居月切)。”这便是今天的句号。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褚少孙补《史记·滑稽传》:“(东方)朔初入长安,至公车上书,凡用三千奏牍……人主从上方读之,止,辄乙其处。读之二月乃尽。”段玉裁解释道:“此非甲乙字,乃正√字也。今人读书有所钩勒,即此。”此外,古代的标点符号还有“。”(读“句”)等。但这些标点符号在刻本图书中较少见,或用于抄本图书,或为人们在阅读图书时使用。 1.1.2 载体材料 文献的知识内容通过文字手段加以记载,又必须要依赖于一定的载体材料才能存在和体现。中国古代文献的载体材料,主要有陶器、兽骨、龟甲、青铜器、玉石、竹简、木牍、缣帛、纸等,而以纸为主。 (1)纸以外的载体材料 陶器、兽骨和龟甲,主要是商和周初时期的书写材料。 青铜器和玉石作为书写材料,源于殷商,盛于西周。郑樵《通志·金石略》说:“三代而上,惟勒鼎彝。秦人始大其制,而用石鼓;始皇欲详其文,而用丰碑。自秦迄今,惟用石刻。” 竹简和木牍,是中国三四世纪前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古人用以写书的竹片,称为“简”,也称“策”;用以写书的木板,称为“方”,也称“牍”。《礼记·中庸》说:“文武之政,布在方策。”(《礼记正义》卷52)“方策”,犹言书籍。中国书籍的起源,应当追溯到用竹简和木牍写出的文字记录。木牍的用途,主要是作为通信和书写短文。《仪礼·聘礼》说:“百名以上书于策,不及百名书于方。”(《仪礼注疏》卷24) 缣帛以丝织成,用于书写,大约始于春秋时代,与竹简同时流行,是纸张发明前的一种比较重要的书写材料。目前发现最早的帛书实物,是长沙子弹库战国楚帛书。1973年,在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中出土了大量西汉早期的帛书,共约12万字。 (2)古籍用纸 在汉代,纸原本是缣帛的别名,《后汉书》卷78《蔡伦传》说:“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帛者谓之纸。”东汉元兴元年(10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考必备1600词.doc
- 中考英语词汇表我自己打的.doc
- 中考语文知识集萃.doc
- 丽仁地产:国土部平抑地价仍难挡地王.doc
- 乐观主义.doc
- 九三学社沈阳市基层组织工作指导手册.doc
- 九年级世界历史复习纲要 (华师版).doc
- 主题为珍惜的中考作文.doc
- 九年级社会思品问答题(含答案).doc
- 书评——《想象的共同体》.doc
- 中蒙初级汉语教材对比研究——以《发展汉语》《初级汉语课本》为例.docx
- 苹果HD-Zip转录因子MdHB7-like在低温胁迫响应中的功能和调控机理研究.docx
- 热水处理改善油豆角采后低温贮藏品质及其作用机理研究.docx
- 三款机器翻译质量评估实验报告——以王毅外长的讲话为例.docx
- 适老化视角下开封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设计研究.docx
- 玛纳斯县棉农绿色种植意愿及影响因素研究.docx
- 小组工作介入朝鲜族老人孤独感问题的研究——以抚顺市朝鲜族Y养老机构为例.docx
- 黄芩素通过p38-MAPK调控骨代谢和脂代谢治疗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症的机制.docx
- 大型屏蔽感应电动机电磁特性及温度分布规律仿真研究.docx
- 蜂窝组合梁柱弱轴向端板连接抗震性能分析.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