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调噪音综合治理方案精编.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21 某检察院办公大楼 《空调主机噪声治理》 胡适环境保护设备有限公司 空调噪音综合治理方案 目 录: 一、???? 工程概况 二、 社会声环境的污染及防范措施? 三、? 声源与难点分析 四、 噪声控制施工设计 五、 验收方法及标准: 六、 编制说明 七、 企业资质 八、 工程预算 一、???? 工程概况 工程地点:xx市 工程名称:xx市人民检察院(新建)办公大楼 工程内容:中央空调主机、水泵降噪处理 降噪指标:《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达标 二、社会声环境的污染及防范措施? 噪声是物理污染(或称能量污染),与声源同时产生,同时消失,不像物质污染那样只有产生后果才受到注意。所以,噪声污染往往是受到抱怨和控告最多的环境污染,几乎每天都要遭受噪声之苦。   噪声的来源有三:其一交通噪声——城市最严重的噪声源;其二工业噪声——造成职业性耳聋的主要原因;其三就是生活噪声——对人们的谈话、工作、学习、思考和休息的干扰很大。要对噪声进行有效防治,关键就在于从声源上降低噪声。我国的环境噪声防治工作始于1979年,已有20多年的历史,并取得了较大成绩,并于2008年10月1日修订发布了《声环境质量标准》和新实施的《社会生活环境噪声排放标准》要求。主要措施有以下三个方面,即法制手段、科技手段、道德手段。最大限度降低生活噪声。 ??三、?声源与难点分析 a. 声源及噪值: 本案声源的点位于主建筑(13~20 / T~N轴线)五楼顶部(高度为+20.25m),主要声源是四台(风冷热泵机组Q:630kw/h,L:210000m3/h)空调主机的压缩机和配套的四台(流量:460m3/h、功率:70kw)水泵。 主噪声源:1.主机压缩机;2.水泵电机轴承; 次噪声源:1.基础震动;2.结构共振;3.驻波效应; 声功率级参数: 1、模块机组出厂74dB(A) 水泵 ? 2、现场实测噪声值(dB)见下表 频率(Hz) 500 1000 2000 4000 8000 A声级主机 86.3 85.6 84.8 84.6 79.7 88.4水泵 77.2 76.7 76.0 75.2 74.4 79.9 以上为本案实测噪声数据,测点距离噪源约1m。从测量结果结合现场勘察,主机压缩机与水泵在全频带上都具有很强烈的噪声,噪声控制设计时必须全频带的进行降噪处理。 3.办公区域(办公室、会议室、休息室)空调末端设备噪音未做数据采集,本方案暂未做设计。 *末端噪音多以风噪(风量、风速、风口不协调)、盘管叶轮失衡或电机轴承质量等因素;实勘待定。 b. 声源的特性及鉴别: 1.主机压缩机与水泵轴承在运行过程中产生高中频噪音(>500Hz起测); 2. 由于频率机同的声波多次反射或散射而形成空间分布固定的周期波,从而产生驻波效应; 3.设备震动,使基础、建筑结构及管道共振,成为远距离、高速度传声的声桥;从而形成低频噪音; c.噪声辐射及声波的传播 1.声波与墙体往返碰撞形成驻波的同时,即由固体(结构)传播扩散低频噪音。 2.声波直接穿透通风百叶窗、门窗、天井,由空气传播扩散。 由此分析,主要噪声为空气动力性噪声、机械性噪声、振动噪声等叠加而成,其噪声具有频带宽、低频声强的频率特性。 d. 要点 强共振及驻波效应所形成的低频噪音,其声压级衰减缓慢,传播距离远,对人身健康危害也最大,这便是本工程中综合治理的要点。 e. 难点 1. 声压级强、声源体庞大、设备笨重、噪源音域宽; 2. 低频声源复杂,治理工程涉及面广; 3. 在降噪处理的同时必须解决设备通风散热的矛盾,也是本案综合治理的最大难点。 3-1.对于风冷模块机的特性而言,目前水平位置的安放对排风散热非常不利,存在严重的回风涡流现象。将直接影响能效比,甚至会出现高温报警而自动停机。 综以上分析,如何协调噪声控制设计与通风设计是本工程成败的关键。 四、噪声控制施工设计 1. 噪声压级控制: 综合治理指标:噪源体外噪音值<60dB(A); 办公室内噪声值<45dB(A); *检测具体方法及标准见本方案第五章节* 2.设计理念:以目的为前提,以合理为纲要,以更好为目标; a.方案设计的每项工程内容,均以达到改善声环境的目标为目的; b.降噪方案设计,避免顾此失彼。能调整则不改弃,能弥补则不改动,尽量维持原建筑体貌。以合理为选择方案。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