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合人性地展开——论人学视野中的教育理想 来源: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1期 作者: 高鹏 杨兆山
??????????????????????????[字体: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6) 大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4) 中 HYPERLINK javascript:fontZoom(12) 小 ] 摘 要:教育是以“培养人”为主旨的社会实践活动。无论是教育理想还是理想的教育都以受教育者完满人性的生成为终极关怀。完满人性是人性系统全面、均衡发展的结果,而人性化教育作为教育理想的应然表征,必须在对个体的积极引导中不断拓展和深化人性的不同纬度,并使之得到总体性的生成。为了实现“合人性”的教育理想,我们应自觉坚持“以人为本”的立场,推动教育实践在理念、过程、关系方面的人性化。
关键词:教育理想;人性;人性化教育;以人为本
教育理想的达成依存于理想教育的建构,而理想教育的建构,又依存于现存教育实践的完善。为达成理想的教育和实现教育的理想,我们应树立坚定而合理的教育立场:人是教育的目的和出发点,教育要以完满人性的生成为宗旨。
一、完满人性:教育理想的人学旨归
人类可以有多种教育理想,亦可借此建构起多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对人性的发展与完善却总是构成了教育理想和理想教育“自觉的和无条件的前提”。教育与人的发展具有内在的同构性。一方面,作为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影响人的活动,教育在人的成长、发展过程中起着主导性作用,是实现“人之为人”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人又先验地构成了教育实践活动的前提与主旨。教育作为个体生命活动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从产生之日起即寄托着人类发展自己、完善自己的美好愿望,承载着对人性的塑造和弘扬的任务。以“培养人”为永恒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必然需要遵循人性的存在状态与发展脉络,以促进完满人性的生成。
所谓完满人性,并不是人性系统之外的某种独立存在,而是包括“自在”与“自为”、“共性”与“个性”、“历时性”与“共时性”、真善美等几个维度在内的人性全面而自由的发展,是人性系统①发展???较高水平。在此之中,人性系统的各个方面、各个构成要素都得到了拓展和提升,并不断向外辐散。需要指出的是,个体的人性发展总是在某一具体历史背景中的相对完满,同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一样,人性的发展也是一个历史的 过程,不存在已经处于完结、顶峰状态的所谓“完满”人性。
(一)“自在”与“自为”的统一
“人之生,气之聚也,聚则为生,散则为死”。以自然为核心的“自在”之性是任何历史时期人类社会发展的首要前提。无论人类社会多么发达,人的理性多么强大,人终究还是自然的创生之物。
但另一方面,“人不仅仅是自然存在物,而且是自为地存在着的存在物”[1],人总是在积极主 动地改造自然,实现自己的“自为”之性。“自为”不同于“自在”,它是一种以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为核心的人性构成,代表着人对自然的驾驭与超越,依靠这种以实践为核心的“自为性”,人类的活动范围才不再局限于单一的“生存世界”,而不断地向“人为”和“为人”的“生活世界”拓展。
人的“自在性”与“自为性”并不是一种悖论式的存在:人性的“自在”是“自为”存在的物质基础,没有“自在”的生命本体,人的能动意识就无从谈起,人的“自为”能力也就无从施展;人性的“自为”是“自在”得以发展的实践性基础,没有“自为”的创造生成,人类社会的进步便会无以为继。人性的“自在”与“自为”形成了一种相互规定、相互支撑的关系,前者以后者为追求目标,后者以前者为实体依托。
(二)“广共性”与“个性”的统一
人性首先是人的普遍意义的类本性,即人所共有的“人之为人”的属性,这是同人以外的所有动物比较而言的。就人类自身而言,人(人性)既具有共同的属性,也具有差别性。人性这种矛盾的存在方式,源自它所蕴涵的“共性”与“个性”的对立统一。所谓人性的共性方面,是指不同个体间所共同拥有的普遍属性,它是从一个较为抽象的层面上来描述人性,这一视角下的人性具有概括性、抽象性和综合性的特点,它并未指称某一个体的具体人性,而是整个人类族群所拥有高度抽象的“类人性”。所谓人性的个性方面,是指在“类人性”的基础上,个体通过自由自觉的实践活动,形成的比较稳固而持久的独特人性,这一视角下的人性具有历史性、具体性与分散性的特点。
共性与个性是相互统一的。人类“共性”源自对具体实践活动中主体“个性”的抽象与综合。没有单个人的个性,就不会产生人类群体的共性,个性是共性存在的前提和基础。同时,个性也不能离开族群的共性单独存在。
(三)“历时性”与“共时性”的统一
人是一种历史性的存在物,他“作为人类历史的经常前提,也是人类历史的经常的产物和结果”[2]。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第二批招聘社区工作者20人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现代网络理论.doc VIP
- DB15T 3438-2024 产气荚膜梭菌分离与鉴定操作规程.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土壤修复行业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报告.docx VIP
- 升压站培训课件.pptx VIP
- 2024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A(pronunciation) 课件.pptx
- 2025江苏连云港东海县第二批招聘社区工作者20人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政治安全宣传知识培训课件.pptx VIP
- 广美版(2024)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教学设计(附目录).docx VIP
- 道法教案新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