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速电路板设计 之传输线理论及实践;一,传输线理论;1.传输线模型
; 传输延迟时间同样也取决于L0和C0,单位为时间单位/单位长度且
;;;对于微带线:
;3.分布负载的传输线的阻抗计算
上一节对传输线阻抗的计算是针对在传输线的末端接上集总负载的情况,如下图所示:
;;二.反射; 一般认为,当跳变时间小于传输延迟时间的4倍时,信号线将当成传输线.而保守一点,则认为当跳变时间小于8倍的传输延迟时间时,信号线将当作传输线.由此,可以判断上面所讨论的微波线在多大长度时将被视为传输线.
下表给出了4倍时对应的信号线长度.
; 如果传输线的负载为分布负载,那么传输线的最小长度会更小,如下表所示.
;三.端接
反射在大多数系统中影响很大,所以需要一种技术来消除,至少减小这个反射.由于反射在Z0=ZL时,才能消除,所以可以通过在负载端并联一个电阻来减小负载阻抗以消除第一次反射,这种方法称为并联端接.也可以通过在输出端串联一个电阻来增加源阻抗以消除第二次反射,这种方法称为串联端接.
;;;;端接实例:;;;;;四.传输线的布线规则
合适端接可以保证信号的抗干扰性,但仍然有可能因不适当的布线导致较大的噪声.下面的布线规则可增强电路板的性能.
* 避免传输线的阻抗不连续性.阻抗不连续点就是传输线突变的点,如直拐角,过孔等,它将产生信号的反射,所以应尽可能避免.布线时注意以下几点:
1.避免走线的直拐角,尽可能用45度角走线,或弧线.
2.尽可能少用过孔,因为每一个过孔都是一个阻抗不连续点.
3.外层的信号避免通过内层,内层的信号也避免跑到外层.因为为内层信号属于带状线,而外层信号属于微波线,两种不同类型的传输线的阻抗是不同的.
* 不要用桩线.布线时很容易走出如下图所示的那样的桩线,这些都是噪声源.
; ; For a driver with 33 ohm output impedance driving a single-ended trace with 65 ohm characteristic impedance, what would you use for the source termination resistor?
A.10 ohm
B.22 ohm
C.33 ohm
D.47 ohm
;TEST 2;*;*;Thank you!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