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讲提要 4-1 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4-2 薛定谔方程 4-3一维无限深势阱 3 分区求通解 1 阱外: 2 阱内: 式中A和B是待定常数。 4.由波函数自然条件和边界条件定特解 量子数 想一想:为什么n≠0 1 能量本征值 能量取分立值(能级)--能量量子化 最低能量(零点能) — 波动性的表现 试一试:由测不准关系说明零点能 量子数 2 波函数 是以x 0 和x a为节点的一系列驻波 3 概率密度 13-4 量子力学简介 第十二章 量子物理 * 量子力学 建立于 1923 ~ 1927 年间,两个等价的理论 —— 矩阵力学和波动力学 . 相对论量子力学(1928 年,狄拉克):描述高速运动的粒子的波动方程 . 量子力学基础 Erwin Schrodinger(1887~1961) 第五次索尔维会议与会者合影 1927年 引 言 ? 物理学的分支及近年来发展的总趋势 物理学 经典物理 现代物理 力学、振动、声学 热学与统计 电磁学、光学 相对论 量子论 非线性 时间 年 关 键 概 念 的 发 展 力学 电磁学 热学 相对论 量子论 1600 1700 1800 1900 1918年、普朗克 、 能量子 (1900) 1921年、爱因斯坦、光子说和光电效应解释 (1905) 1922年、玻尔、原子模型及其发光 (1913) 1923年、密立根、电子电量测量 1911 和h的测量 1914 1925年、弗兰克和赫兹、电子原子碰撞实验 (1914) 1927年、康普顿和威尔逊、康普顿效应 1922 1929年、德布罗意、物质波(1924) 1932年、海森伯格、量子力学(1925) 1933年、薛定鄂和狄拉克、量子波动力学 1925、1927 1937年、戴维逊和汤姆逊、电子衍射实验 (1927) 1945年、泡利、泡利不相容原理 (1924) 1954年、玻恩、波函数统计解释(1926) 1986年、毕宁和罗尔、扫描隧道显微镜(1981) 量子力学发展过程中诺贝尔物理学奖 对微观粒子的二象性的理解: 1、粒子性:指它与物质相互作用时的“颗粒性”或“整体性”,具有集中的能量 e 与动量 P。 但它不是经典的粒子!因为它没有确定的轨道, 应采用“概率”的概念、抛弃“轨道”的概念! 2、波动性: 指它在空间传播时的“可叠加性”,有“干涉”、“衍射”、“偏振”等现象,具有波长 l 和波矢 k 。 但它不是经典的波!没有某种实际物理量(如质点的位移;电场、磁场)的波动分布。 微观粒子在某些条件下突出地表现出粒子性,在另一些条件下突出地表现出波动性,从经典物理来看,这两种完全格格不入的性质寓于同一客体之中. 电子驻波 德布罗意还指出:氢原子中电子的圆轨道运动,它所对应的物质波形成驻波,圆周长应等于波长的整数倍。 再根据德布罗意关系 得出角动量量子化条件 德布罗意关系与爱因斯坦质能关系有着同样重要意义。 光速c 是个“大”常数;普朗克常数 h 是个“小”常数。 牛顿方程 实物粒子的波粒二象性 不确定关系 不起作用 不确定关系 起作用 粒子描述E, P 波的描述 位置,速度,粒子轨道 遵循怎样的方程? 德布罗意关系式 波函数 4-0. 回顾 实部 1. 波函数的引入 经典平面波: 机械波 电磁波 4-1 波函数及其统计意义 用复数表示的波函数 得到描写自由粒子的平面波波函数: 利用关系 这便是描述能量为 E 动量为 p 的自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 它既不是 y 位移 ,又不是 E 电矢量 。 ‘波函数’是什么? ----波函数 三维: 实物粒子具有粒子性 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矛 盾 2. 物质波波函数的意义 经典概念中 1. 有一定质量、电荷等“颗粒性”的属性; 粒子意味着 2. 有确定的运动轨道,每一时刻有一定 位置和速度。 经典概念中 1.实在的物理量的空间分布作周期性的变化; 波意味着 2.干涉、衍射现象,即相干叠加性。 3个问题? 1 ? 是怎样描述粒子的状态呢? 2 ? 如何体现波粒二象性的? 3 ? 描写的是什么样的波呢? (1)两种错误的看法 1)波由粒子组成 如声波,由分子密度疏密变化而形成的一种分布。 这种看法是与实验矛盾的,它不能解释长时间单个电子衍射实验。单个电子就具有波动性. 波由粒子组成的看法夸大了粒子性的一面,而抹杀了粒子的波动性的一面,具有片面性。 事实上,正是由于单个电子具有波动性,才能理解氢原子(只含一个电子!)中电子运动的稳定性以及能量量子化这样一些量子现象。 P P Q Q 电子源 感光屏 O 2) 粒子由波组成 电子是波包。把电子波看成是电子的某种实际结构,是三维空间中连续分布的某种物质波包。因此呈现出干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