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扬州慢》 (共41张PPT)
导入新课;扬;学习目标;;作者简介;听朗读,正音,感受词的节奏。;读序,思考:
1、词前小序交待了什么内容?
2、小序中哪个字奠定了这首词的感情基调? ;读词,思考:
1、词的上下片分别讲了什么内容?
2、全词是通过什么表现手法来写出“悲”情的?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上片写了作者初到扬州的所见所闻。
下片借设想杜牧重来,难赋深情来抒发黍离之悲。 ;空城;扬州是我国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素有“淮左名都”之誉。远在公元前486年的春秋战国时期扬州就开始建城,至今已有2490余年的历史。扬州曾沿用过邗沟、广陵、江都、芜城、维扬等名称。上古时期的扬州,有一个很大的自然区域,是全国九大州之一。扬州地处江淮要冲,早在东汉时便是我国东南地区的政治军事基地,也是全国粮、盐、铁的主要集散地和海内外交通的重要港口。扬州自古繁华,而鼎盛在中唐、“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而蜀次之也。”有的人甚至把“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当做人生的追求目标。可见当年的扬州乃人人向往的游冶胜地。;杜牧及历代文人盛赞扬州的句子:
“谁知竹西路,歌吹是扬州?”
(唐·杜牧《题扬州禅智寺》)
“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唐·杜牧《赠别》)
“十里长街市井连,月明桥上看神仙,
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
(唐·张祜《纵游淮南》)
“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
(唐·王建《夜看扬州市》)
“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
( 唐·徐凝《忆扬州》);再来研读全词,赏析名句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 ; 作者使用了拟人手法,废池、乔木是没有知觉的东西,词人将它们人格化,意即它们是15年前那场浩劫的目击者,战争的恐怖、敌人的凶残,种种景象仍然留在它们心中。连“废池乔木”都“犹厌言兵”,在痛恨金人发动的战争,物犹如此,何况于人!有知有情的人民对这战争的痛恨与诅咒,当然要超过“废池乔木”千百倍。这样写,深刻地反映了人民对侵略战争的极端痛恨。 ; 用了动静结合和用典的手法。从前的二十四桥明月夜,游人笑语盈耳,还有美女吹箫唱歌,月儿见此跟着人们一起欢笑。可是现在呢?“二十四桥仍在”,而歌声笑语却听不到了,甚至连月儿也没有声息了,只是沉浸在冷冰冰的湖水中,随波荡漾。动荡的波水与无声的冷月,一动一静,共同营造了冷落凄凉的景象。而杜牧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将过去的繁华与如今的凄凉对比,怎能不令人伤怀呢? ;本词的其他表现手法; 用典。
词人多处化用杜牧的诗句:“娉娉袅袅十三馀,豆蔻梢头二月初”,“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以及“二十四桥”等句。把杜牧笔下的扬州与作者眼中的扬州对比,抒写对昔日繁华的怀念和今日荒凉残破景象的哀思。 ; “渐黄昏,清角吹寒,都在空城。”
用了反衬和通感的手法。
当日落黄昏之时,悠然而起的清角之声,打破了黄昏的沉寂,这是用音响来衬托宁静。
“清角吹寒”四字,“寒”字下得很妙。听觉所闻是清角悲吟,触觉所感是寒气逼人。词人把听觉转换成触觉,似乎是角声把寒意散布在这座空城里。
在这里,词人用“清角吹寒”渲染了空城的凄清气氛,更易让人产生“黍离之悲”。; “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直抒胸臆。红药一到春天就开始生长,不管人世间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然物的本性不会改变。往年,它可以供游人观赏,可是现在城空了,人少了,何况国难未息,谁也无心去观赏它。真有点儿“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的味道。词人借此曲折地表现出劫后扬州人民的凄苦生活情况,以及自己感时伤乱的情怀。 ;课堂小结;小 练 习;答:(答案简析,任选一种,如:)
①抒发了思乡之情。萧萧寒声,衬托出了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诗人触景生情,产生了恋乡思绪。
②抒发了客居他乡的孤寂心绪。萧萧寒声,衬托出了诗人客居他乡心境之凄凉。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更显得客居他乡的孤寂。
③流露出留恋童年生活之情。儿童夜捉促织,勾起童年回忆,萧萧寒声,梧叶摇落的秋景,更衬出客居他乡时对童年无忧无虑生活的留恋。;(答案简析,任选一种,言之有理即可。)
答:①借景抒情。萧萧寒声,儿童夜捉促织,相互反衬,以此表现客居他乡的孤寂之情或思乡之情。
②动静结合。萧萧梧叶声,风声,衬出秋夜的寂静。
③悲欢对比。儿童夜捉促织,乐景反衬悲情。
④通感运用。萧萧的声音,引起秋寒之感,用听觉引起触觉。
⑤巧用典故。诗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5-2016学年度[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兰亭集序》课件(128张PPT)(共128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纪念白求恩》课件(60张PPT) (共60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语文版]高中语文必修一《铸剑》课件(65张PPT)(共65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口技》课件(54张PPT)2 (共54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看戏》课件(51张PPT)(共51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孙权劝学》课件(54张PPT) (共54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竹影》课件(55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观舞记》课件(58张PPT)(共58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邓稼先》课件(70张PPT) (共70张PPT).ppt
- 2015-2016学年度[鲁教版]七年级语文上《福楼拜家的星期天》课件(49张PPT) (共49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声声慢》 (共42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听颖师弹琴》 (共49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无题》 (共43张PPT).ppt
- 东南大学后勤服务质量调研报告64页.doc
- 2016春高中语文(北师大版必修四)教学课件:第2课《树林和草原》 (共42张PPT).ppt
- 儿童职业体验馆市场调研报告-精品.doc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水龙吟》 (共41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望海潮》 (共54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永遇乐》 (共46张PPT).ppt
- 2016春高中鲁人版语文(选修《唐诗宋词选读》)教学课件:《春江花月夜》 (共63张PPT).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