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docVIP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doc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中存在问题.doc

浅谈农村初中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存在的问题 摘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但在教学中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却存在着不少问题。本文从实际出发,从四个方面分析这一问题。 正文: 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以多媒体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成为拓展人类能力的创造性工具,为了适应这个发展趋势,我国已经确定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并特别强调要加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面向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新观点,是信息时代课程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信息时代人才培养的需要,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根本途径,是与传统的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对独立特点的教学类型,是信息技术课程和其他学科双赢的一种教学模式。华南师范大学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其它课程的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合,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可以为新型教学结构的创建提供最理想的教学环境。整合使教学手段更加丰富、生动。信息技术中图文并茂、丰富多彩的知识表现形式,能克服传统教学中语言描述具有不确定性、文字说明比较抽象乏味(特别是物理学中的一些概念)、实验演示只能给学生以结论的缺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整合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教育环境的时空限制,使学生在特定的接近现实的情景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学生从被动听讲的接受者,转变为主动参与的学习主体。总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种教学模式是时代的步伐,在教学中有着巨大优势;但是,在我们农村初中实际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时,我却存在着不少问题。 一、教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误解。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教学课件的制作超量、超限、超时。在我们农村初中有相当一部分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唯恐体现不出电脑能够储存大量信息这一优势,将与课文内容有关的所有材料事无巨细尽数罗列(当然,若把这些相关内容实现资源共享,让学生自己课后浏览那是可以的),而在上课时,受课时限制,只能加快单位时间传输的信息量。五彩缤纷的多媒体信息包围着学生,其琳琅满目的程度令人头昏目眩,影响到学生对所需内容、意义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抓了芝麻丢了西瓜。这就是多媒体信息海洋中的“迷航”现象。这样的课件教学极易导致视、听觉的疲劳,思维训练也不足,对于中小学生来说,不良后果尤其突出。这样的教学既缺乏实效,又超出了教师精力承受度,偏离了课件使用的本义,弊大于利。 (2)、上课过分依赖课件。不少老师自觉或不自觉地认为,编写和制作好了多媒体课件就等于把一堂课备好了,而没有进行细节设计。于是,上课就变成了幻灯片放映,受课件的编制形式所累,课堂教学被课件材料牵着鼻子走。学生学习也按照整个课件的结构和一些问题的“标准答案”进行,按照预先设定的模式、思路、线索进行人机交互,根本没有足够的时间深入地思考,只能顺应设计者的思维方式做一些简单的应答。记得我有一次上初二物理《电功》一节公开课时,花了30多个小时用frontpage制作了《电功》课件,自我感觉课件制作得还不错,从引言到课程内容、例题、课堂练习、相关资料和动画,应有尽有,课件界面也比较友好;结果在实际上课过程中,由于没有进行细节精心设计,不能得心应手的驾驭教学过程,整个过程就是把课件内容按顺序演示一遍;课件成了灌输知识给学生的工具。课后,有不少教师给我提出了宝贵意见,我自己也觉得如果这样上法,倒不如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现实告诉我们这种上法它限制甚至遏制了学生思维能力尤其是求异思维的发展,不利于鼓励创新,也与素质教育的原则背道而驰。 (3)、为了“整合”而整合,为了“技术”而技术,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教学形式。我所接触的不少学校中,许多老师都努力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当中,确实收到一定的成效,但有些教师在“整合”的形式上出现一些不恰当的地方,课堂学习仅仅停留在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水平上。以计算机为中心的多媒体技术在形象、直接、快捷传递课堂教学信息上确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但课堂教学中不能弱化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学生通过动感、直观的材料来进行学习,本来是信息技术带给学生课堂学习的便利和优越之处,但过分依赖动感、直观的学习材料并形成思维上的惰性,则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学生通过形象材料来学习,追求的应是“思维学习”、“高级学习”和抽象学习,而不仅仅是感官学习、直观学习。我也听一些理科老师说过,如在电脑中观看碘升华和凝华的动画实验、观看熔丝熔断的动画实验、观看制取氧气的影像资料、观看解剖鲫鱼的影像资料,学生难以获得切身的体验,动手能力也得不到锻炼,对教学和学生的发展都不好;还有一些协作形式的课,明明可以大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