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述评范文.docVIP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综述述评范文.doc

综述、述评范文 我国现金股利政策研究文献综述 股利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财务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长期以来也是公司财务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早在1976年被称之为“股利之谜”,围绕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的研究结论层出不穷。 一、影响现金股利政策的因素 国内关于上市公司选择现金股利政策的动机和影响因素的研究成果较多,由于选取的样本和采用的研究力一法不同,结论一也不尽相同。 吕民江和王克敏(1999)研究发现对于现金股利分配的公司,其股利支付水平主要受前期股利支付额和当期盈利水平及其变化;同时现金股利分配主要受到公司规模、股东权益、盈利能力、流动能力、代理成本、国有及法人控股程度及负债率等因素影响,而且公司的股票股利支付额与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相互影响。 林海(2000)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现金股利发放水平与收益存在相关关系,上市公司的收益水平越高,相应的股利支付水平也越高,而且收益水平较高的上市公司的现金股利与股票股利存在着相互替代关系。 杨淑娥等(2000)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货币资金余额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 陈国辉和赵春光(2000)研究结论表明对现金股利有解释作用的因素主要有股票股利、净资产收益率、利润增长率和股票市价。 赵春光等(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上市公司是否分配现金股利与是否分配股票股利、上年度是否分配现金股利和企业规模有关;每股现金股利大小与股票价格、市盈率、主营业务利润、是否分配股票股利有关。 吕长江和韩慧博(2001)实证研究结果认为在影响股利分配倾向的各因素中,盈利能力和经营风险是最主要的因素,盈利能力与发放现金股利概率呈二项式变动,经营风险与其呈.相反方向变动。 原红旗(2001)实证研究结论发现我国现金股利政策是代理问题没有得到解决的产物,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存在以现金股利从上市公司转移现金的行为;上市公司留存资金存在浪费行为,并非是股东利益最大化:规模大的公司倾向于选择现金股利。 李志彤和陈敏(2001)研究结果表明:现金股利主要受净利润和可供分配利润两因素影响;另外还存在上市公司通过现金股利政策来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行为。 刘淑莲和胡燕鸿 (2003) 研究结论表明相当一部分公司的现金分红超过其股权自由现金流量,其分红的现金来源于配股融资;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和决策当期的每股收益和资产规模呈正相关,与资产负债率呈负相关;现金分红也与公司投资机会有关,相对来说,传统行业现金分红高于高科技行业。 伍利娜等 (2003) 研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股本规模、流通股比例、大股东中证券投资基金个数、上市公司净资产收益率是否接近配股达标线区间(6%,7%)、上市公司年限、上市公司当年是否发放股票股利或进行股票转增,均是“异常高派现”的显著影响囚素。 袁大荣和苏大红(2004) 研究发现上市公司超能力派现与资产规模、净资产收益、上市年限显著负相关,与公司的股权集中度正相关。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有利于制约上市公司的超能力派现行为。 李增福和唐春阳(2004)研究发现:行业是影响上市公司股利分配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行业上市公司的股利分配具有显著的差异。 上述研究只是分析影响发放现金股利的囚素,很少涉及现金股利与股东利益关系。有此文章偶尔从大股东角度出发,认为现金股利是大股东转移资金或者现金股利是调节其净资产收益率并使之达到再融资标准的工具。但是我国上市公司现金股利与公众投资者的利益关系怎样,这此研究都没有涉及。 (其余部分略) 来源:(叶护华 现代管理科学 2006年第1期)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述评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Real Business Cycle theory, RBC),通常又叫做随机动态一般均衡理论(Stochastic 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SDGE),或简称动态一般均衡理论(Dynamic General Equilibrium theory, DGE)。真实经济周期理论试图在所有行为人都是理性最大化者的竞争性一般均衡框架内解释经济波动,认为经济波动来自无摩擦的、完全信息的竞争性经济中的真实冲击,协调失灵、价格粘性、货币政策和政府政策对于解释经济周期通常不是必需的。目前该理论已经成为宏观经济学研究的主流范式,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也在随机动态一般均衡框架内研究名义冲击对经济波动的影响。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 1. RBC的起源与理论背景 直到20世纪70年代末,宏观经济学的主流还是凯恩斯主义经济学。经济学家们关注宏观经济短期稳定问题,强调旨在稳定经济的积极的总需求管理政策。基于IS/L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