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0
金匮要略重点
绪论
金匮要略的学术成就及基本论点
建立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病诊疗体系:
原著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脏 腑经络为依据,运用四诊八纲,建立了以病为纲、病证结合、辨证论治的杂 病诊疗体系。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基本论点:①重视整体,脏腑经络为辨证的核心。②据脉论理。③辨证论治。
④治未病。⑤治病求本,重视人体正气。
创制应用广泛、配伍严谨、疗效显著的杂病治疗经方:原著根据《内经》制方的原则,针对杂病证候的特点,创制了众多的经方。这些经方配伍严谨,用药精当,化裁灵活,治疗范围广泛,临床疗效显著,被后世誉为方书之祖,医方之经。具体体现在:⑦载方205首,临床应用广泛。②组方严谨精练,化裁灵活。③重视药物专用与药物炮制、煎煮方法。
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
简述五邪中人的特点。
五邪是指风、寒、雾、湿、饮食五种病邪,又分别称作清、浊、大、小、谷饪之邪。五邪侵袭人体,各有一定的规律,即“五邪中人,各有法度”之谓。
风为阳邪,其性散漫,多中于午前而侵犯肌表,令人脉浮缓;
寒为阴邪,其性紧束,常在暮时中于经络之里,令人脉紧急;
湿邪类水,其性重浊下流,常伤于下而流注关节;
雾露之邪轻清居上,易伤于上而犯皮腠;
饮食之邪即谷饪之邪,从口而入,易损伤脾胃,而形成宿食。以上五邪中人的法度,体现了同气相求,以类相从之共同规律,所谓大小、表里、上下,午暮等,都是相对而言,不必拘泥。
谈谈张仲景对疾病的预防有哪些主要观点?
张仲景对疾病预防方面的观点,归纳起来主要有几个方面:重视人体正气,未病先防和已病防变。
一、未病先防:《金匮》认为疾病的发生与否,关键在于人体内的正气,外因“客气邪风”,虽是人体发病的重要因素,但正气却是决定人体发病的根本因素。所以《金匮》强调“若五脏元真通畅,人即安和”。如果人体正气不虚,“不遗形体有衰”,纵有“客气邪风”侵袭,“病则无由入其腠理”,即使得病亦不会深入。要做到未病先防,张仲景指出要“养慎”。??具体措施有:“无犯王法,禽兽灾伤”;“服食节其冷热苦酸辛甘”;及“房室勿令竭乏”等。说明既要加强道德修养,爱国守法,避免意外的灾伤,在日常生活中穿衣吃饭及房室都要有节制,这样就能保持“五脏元真通畅”而健康无病。
二、已病防传:指一旦不慎发病,应早期治疗,防止疾病由经络入脏腑,或由一脏传入它脏,使病情进一步发展。所谓“适中经络,未流传脏腑,即医治之”。“四肢才觉重滞”,即采用“导引、吐纳、针灸、膏摩”等法,驱邪外出,使病邪不能深入。若邪已入脏腑,则当根据脏腑虚实相传的基本规律,治未病之脏腑,截断其传变,阻止病情发展蔓延。
请分析新旧同病时的治疗原则。
新旧同病,即指“病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金匮》认为,一般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因为从病势分析,痼疾日久势缓,卒病新起势急。另一方面,痼疾根深蒂固,证候复杂,难以速愈,而卒病邪气尚浅,其病易除。因此,在痼疾加以卒病的情况下,应先治卒病,后治痼疾,可以避免新邪深入与旧疾相合。当然在临床治疗新病与旧病相合的病人时,治新病同时还须考虑到旧病。如《伤寒论·太阳病》篇:“喘家作,桂枝汤加厚朴、杏子佳。”就是治疗新病兼顾旧病的例证。
痉湿暍病脉证治第二
简述防己黄芪汤的症型,临床表现,病因病机,治法方药
症型:风湿表虚证
临床表现:脉浮,身重,汗出,恶风,关节疼痛
病因病机:表虚不固,风湿侵袭
治法;益气固表,祛风化湿
药物组成:黄芪、防己、白术、甘草、生姜、大枣。
湿病的主症,基本治法及其机理,以及治疗禁忌
主症:发热身重、骨节疼烦为湿病的主症。湿从外来,多兼风夹寒
湿邪偏重,则以身重疼痛为主症;
偏于寒湿。则其痛较甚;
偏于风湿,则多走窜关节。
湿病的治疗主要以解表散邪为法。
外湿 治疗方法:发汗
机理:微微发汗,使阳气周流全身,缓缓蒸发,营卫畅通,则风邪和湿邪同时随汗排出体外
由于湿性粘滞,难以速去,故发汗只宜微汗而切忌大汗,这是治疗外湿的一个总则
内湿 治疗方法:利小便
机理 利其小便,使里湿去,阳气通,外湿亦除
治疗禁忌
①禁攻下。若误用攻下,可导致额上汗出、喘促、小便失权、大便下利不止等阳脱于上、阴竭于下
的阴阳离决证候。
⑦禁火攻。火攻乃强迫发汗法,误用火攻可导致大汗出,风去湿存而其病不愈。若火攻内攻可致鼻
衄或发黄,且易大汗亡阳。
③禁大汗,宜微汗并注意外界气候的影响。因为遇到阴雨连绵的天气,外湿极盛,影响湿邪的排泄,
所以,治疗时除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