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磁性物理学;绪 论;一、磁性物理学(铁磁学)的定义:
磁性物理学是研究铁磁性起源(自发磁化)及其在外界因素(磁场、温度、应力等)作用下磁性能发生变化的基本规律(技术磁化) ,并利用这些规律来为人类服务(应用磁学)的一门古老而又新兴的学科。
二、基本内容:
1、自发磁化:涉及凝聚态物质磁性的微观机制,要求在原 子或电子尺度求解问题,并形成自发磁化理论。
2、技术磁化:属于磁畴理论的范畴,要在磁畴或稍进一步的程度上求解,形成技术磁化理论。
3、应用磁学:研究与应用有关的磁性问题。本书包括:
● 磁性起源与自发磁化
● 磁畴理论与技术磁化
● 磁化过程动力学
● 磁与光、电、热等的交叉效应;三、磁学发展概况
3000多年前,人们就注意到物质的磁性。公元前四世纪 我国使用磁石制成司南,即为世界上最早的指南针。《梦溪笔谈》不仅记载了从司南到指南针的发明,还总结了其制作和使用方法。
1600年第一部磁学专著——《论磁石》(英国,吉尔伯特著)问世。
磁性作为一门科学,却是十九世纪前半期开始发展:;1820年; 对于铁磁性的研究,比较成熟的理论——磁畴理论(毕特的粉纹法可证实其存在)。而定量的磁畴理论则是1935年由朗道与里弗西兹建立。
但磁畴和畴壁是以假设而引入的,且求解过程中采用的自由能极小原理是在假设形成磁畴结构的限制下应用,故此理论在体系上是不完善的,计算磁畴结构时难以给出精确的结果,故又发展出了“微磁化理论 ”——直接由铁磁体系内磁化矢量方程求解。;四、磁性物理学与技术的关系
磁学的形成和发展与磁性材料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
20世纪前期,主要应用于“强电”领域:
? 永磁: 产生磁通
? 铁芯: 电机与变压器;;磁性材料广泛应用的物理基础是其具有各种磁效应:
电磁感应效应
磁电阻效应
压磁效应
磁光效应
磁热效应
磁共振效应
它们反映出磁材受到磁与其他非磁因素(电,光,热,应力等)作用后,伴随磁状态的改变所产生的性质,形成在技术应用上很有意义的特征。;五、 磁性材料应用技术的新发展:
1、高新磁材
四高: ;200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巨磁阻GMR发现者;2、新型磁信息存储
GMR(巨磁电阻)磁头
GMR 随机存储器(RAM)
GMR与GMI传感器
3、微型化磁性元器件
片式电容
薄膜磁性元件
集成化微波铁氧体器件
4、精确制导中应用的毫米波铁氧体器件(六角晶系)
5、磁力显微技术
磁力显微镜(MFM)
扫描隧道显微镜(STM)
6、核磁共振(NMR)技术
核磁共振光谱学(MRS)
核磁共振成像(MRI);7、电磁炮
美国1978年开始制造,现能在大气层外飞行轨迹中段摧毁各种洲际弹道火箭弹头,在飞行轨迹后段摧毁潜水艇弹道火箭弹头,还能摧毁空间军用考察站及具有各种新型固定推进剂的洲际弹道火箭。 其结构类似于直流电动机,发射炮弹时,巨大的电流先通过上轨定向可熔铁芯,再沿下轨定向返回,磁力线运动时,磁场与铁芯中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形成加速弹头的补充推力。
还可用于发射卫星:火箭发射有2%~4%的失败率,且历时数月以至一年,成本高。而电磁炮由于无爆炸力,安全,能重复使用,可发射几千次,必要时10分钟一次,成本只有火箭的1%;8、电磁脉冲炸弹(E-bomb)
高强度的电磁脉冲原本是核武器在大气层爆炸时产生的一种电磁现象。而电磁脉冲炸弹则是通过一种非核爆炸形式,把普通炸弹的机械性能转化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量的一种实际应用,是一种杀伤破坏力介于常规武器和核武器之间的新型大规模杀伤性炸弹。这种炸弹在目标上方爆炸后,会辐射出高强度的电磁脉冲,能使半径为数十公里内的飞机、雷达、电子计算机、电视机、电话、手机等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无法正常工作,甚至造成难以修复的严重物理损伤(其破坏力远远超过闪电,甚至可以利用管道、电缆、攻击深埋在地底的掩体),从而使现代城市完全瘫痪。
;;六、磁性问题的理论研究方法
原则上可以归为两步:
1、首先,应用量子力学研究微观粒子的磁性,根据微观粒子的磁性,并考虑到相互之间以及和外界的相互作用,找出系统的各种态与能量。
2、其次,应用统计物理知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英语综合第三册unit1详解.ppt
- 第5章-数控反馈测量元件技巧.ppt
- 第5章数控激光学加工技巧.ppt
-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题详解.ppt
- 大学预科物理详解.ppt
- 大洋洲和极地地区1详解.ppt
- 大一第二学期中国近代史1详解.ppt
- 大一电子导论详解.ppt
- 大一物理课详解.ppt
-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一章详解.pptx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