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预应力混凝土工程;:
2、预应力混凝土的分类:
(1)按混凝土施工方法不同可分为:预制预应力混凝土、现浇预应力混凝土和叠合预应力混凝土等。
(2)按施加预应力的方式不同可分为: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
(3)按预应力度大小可分为:全预应力混凝土和部分预应力混凝土。
(4) 按张拉方法分:机械张拉、电热张拉
(5)按钢筋与混凝土间的接触不同分:有粘结预应力、无粘结预应力。;二、预应力混凝土的材料
1、混凝土材料
(1)强度要求:一般不低于C30;当采用碳素钢丝、钢绞线、热处理钢筋作为预应力筋时,混凝土的强度等级不低于C40。
(2)混凝土的配置:应尽可能采用高标号水泥(宜用硅酸盐水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水灰比(控制在0.5以下),选用优质坚硬的骨料。
;
2、钢筋
(1)、强度高。预应力钢筋必须采用高强度钢材,以减少预应力构件在长期使用过程中,由于混凝土的收缩徐变等原因,而的造成预应力损失。
(2)、要有较好的焊接性能和塑性。
(3)、预应力筋的种类:单根粗钢筋,钢筋束(3~6根12mm冷拉钢筋),钢绞线(3~6根12~13.5mm钢绞线)束、钢丝束等。
;三、施加应力的方法:;四、预应力张拉控制应力(?con):;五、预应力损失的概念:;;;六、先、后张法构件设计施工对比:;第二节 先张法施工;;;;;; 第三节 后张法施工;;;;;;;;
预应力筋下料长度计算
a. 两端采用螺丝端杆锚具的预应力筋,其下料长度可按下列方法计算:
预应力筋全长:
预应力筋中的钢筋冷拉完成后的长度:
预应力筋中的钢筋下料长度:
;;;;;;
当构件同一截面有多根预应力筋须分批拉时,则应考虑混凝土弹性压缩对预应力筋的有效预应力值的影响。所以,先一批张拉的顶应力筋,其张拉力应加上由于后几批预应力筋张拉时所产生的混凝土弹性压缩所造成的预应力损失值,使分批张拉完成后,每根预应力筋的张拉力基本相等。
设分两批张拉,则第一批张拉的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应为:
式中: —第一批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设计控制应力,即第二批预应力筋的张拉控制应力;
—钢筋与混凝土的弹性模量比值;
—第二批预应力筋张拉时,在已张拉预应力筋重心处产生
的混凝土法向应力。 ;
③张拉平卧重叠浇筑的构件时,宜先上后下逐层进行张拉,为了减少上下层构件之间的摩阻力引起的预应力损失,可采用逐层加大张拉力的方法,但底层张拉力值:对碳素钢丝、钢绞线和热处理钢筋,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5%;对于冷拉:Ⅱ~Ⅳ 级钢筋,不宜比顶层张拉力大9%;但也不得大于预应力筋的最大超张拉力的规定(一般每层增加1%)。若构件之间隔离层的隔离效果较好时(例如用塑料薄膜作隔离层或用砖作隔离层。当用砖作隔离层时,大部分砖在张拉预应力筋时取出,仅有局部的支承点,构件之间基本上架空),也可自上而下采用同一张拉力值张拉。
④预应力筋的张拉一般采用应力控制方法,但应校核预应力筋的伸长值。预应力筋的实际伸长值,宜在初应力约为1O%时开始量测,但必须加上初应力以下的推算伸长值,并扣除混凝土构件在张拉过程中的弹性压缩值。如实际伸长值比计算伸长值大于10%或小于5%时,应暂停张拉,在采取措施予以调整后,方可继续张拉。
;⑤预应力筋在锚固过程中,应检查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内缩量的数值不得大于下表中的规定。
锚固阶段张拉端预应力筋的内缩量允许值
注:①.内缩量是指预应力筋锚固过程中,由于锚具零件之间和锚具与预应力筋之间的相对移动和局部塑性变形造成的回缩量;
②.当设计对内缩量允许值有专门规定时,可按设计规定确定
预应力筋张拉、锚固完毕,需割去锚具外露出的顶应力筋时,则留在锚具外的预应力筋长度不得小于30,锚具应用封端混凝土保护,当需长期外露时,应采用防止锈蚀的措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大学有机化学复习题详解.ppt
- 大学预科物理详解.ppt
- 大洋洲和极地地区1详解.ppt
- 大一第二学期中国近代史1详解.ppt
- 大一电子导论详解.ppt
- 大一物理课详解.ppt
- 大众传播学导论第一章详解.pptx
- 第5章速度的检测技巧.ppt
- 第5章酸碱定法3技巧.ppt
- 大众点评比较详解.ppt
- 岸基供电系统 第4部分:工频电源.pdf
- 人教版八下英语Unit 5 What were you doing when the rainstorm came_测试卷.docx
- 热带作物品种区域试验技术规程 木薯.pdf
- 草原防火阻隔带建设技术规程.pdf
- 渔用气胀救生筏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pdf
- 浙江省杭州市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英语试卷(含答案).docx
- 重庆市渝北区六校联盟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学期期中教学大练兵语文试卷.docx
- 食品安全-花椒籽油 (2).pdf
- 2025年海博思创分析报告:储能集成“小巨人”,国内外业务进展可期.pdf
- 地理标志产品 宽城板栗.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