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2 诗歌情感 Word版含解析.docVIP

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2 诗歌情感 Word版含解析.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6年高考语文母题题源系列 专题12 诗歌情感 Word版含解析

PAGE  【母题来源】2016年上海卷第15题 【母题原题】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野望(唐)杜甫 西山白雪三城戍①,南浦清江万里桥②。 海内风尘诸弟隔,天涯涕泪一身遥。 惟将迟暮供多病,未有涓埃③答圣朝。 跨马出郊时极目,不堪人事日萧条。 【注】①三城戍:西山三城的堡垒,三城,与吐蕃临界,为蜀边要塞。②南浦句:南浦,泛指送别之地。万里桥,在成都杜甫草堂的东边。③涓埃:细流与微尘,比喻微小。 15.全诗是怎样表现作者的情感的?请结合具体诗句加以赏析。(5分) 【答案】答案示例:首联以景写情,三城边防堡垒白雪皑皑,传达忧国之情,看到送别之地,流露思家之情。颔联接着第二句,通过写兄弟远隔,自己孤身飘零,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及自己的悲苦之情。颈联暗接全诗第一句,写自己年老多病、无以报国,表达无奈和郁闷之情。尾联下句直接表达对家国之事的忧虑。 【试题解析】题干要求明确,首先是全诗的情感,然后结合诗句解答。情感上应从诗句中表现情感的词语中概括。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结合诗句就是要求学生结合全诗的每一联思考。首联写作者野望所见的“西山”和“清江”凄清景色,融情于景。中间两联写作者由所望之景触发的有关国家和个人的感怀。由战乱推出怀念诸弟,自伤流落的情思。暮年“多病”,“未有”丝毫贡献报答“圣朝”的惭愧。尾联写出杜甫深为民不堪命而对世事产生“日”转“萧条”的隐忧。 【命题意图】这是一道考核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题目,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考核的是诗歌的表达情感的方式,实际也就变相的考核情感。 【考试方向】近年来诗歌鉴赏题目,重点放在诗歌的内容的概括、情感的探究和手法的赏析上,诗歌的情感必考的题目,一般为结合诗句探究诗歌的情感,情感在诗中都有所体现,所以做起来并不难。 【得分要点】首先根据诗歌的标题、注释和诗中的表情达意的词语确定诗歌的主旨、情感。此诗从“诸弟隔”“涕泪”“供多病”“答圣朝”“不堪人事”等词语中可以看出全诗表现了作者感伤时局、怀念诸弟、孤独隐忧的思想情感。然后分析诗歌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主要是借景抒情、即事感怀、托物言志和咏史抒怀,有时还借助一些手法抒发情感,如对比、衬托、细节描写等。此题主要是借景抒情和直抒胸臆。答题时注意表述方式,首先答出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母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问题。 苏 武 令① 李 纲 塞上风高,渔阳秋早。惆怅翠华音杳。驿使空驰,征鸿归尽,不寄双龙消耗② 。念白衣、金殿除恩,归黄阁③ 、未成图报。 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④。调鼎为霖,登坛作将,燕然即须平扫。拥精兵十万,横行沙漠,奉迎天表。 注:① 南宋初,李纲因力主抗金而遭投降派排挤。本词作于罢相后。②消耗,消息。③ 归黄阁,指任宰相职。④ 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 (1) 上片中的“空”“尽”二字,好在何处?请简析。(3分) 【答案】驿使北来,本该带来消息却没有,只是“空驰”;(1分)征鸿南飞,也应捎来音讯,却“归尽”而无讯息。(1分)“空”“尽”二字,写出了渴望消息却不得的惆怅。(1分)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2) 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4分) 【答案】① 前三句直抒胸臆,以“谁信我”三字,道出无尽的感伤与失落。(2分)② 第四句借典故抒情,表现了空怀方、召之才却无处施展的自责与愤懑。(2分) 【解析】 【试题分析】题干要求“赏析‘谁信我、致主丹衷,伤时多故,未作救民方召’句的抒情特点”,这是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题干中已经给出了鉴赏的角度“抒情特点”。抒情方式主要包括: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典故抒情等。“谁信我”,直接表达无人信的失落之情,属于直抒胸臆;“未作救民方召”中“方召”在注释4中已经给出,“方,指方叔,周宣王时,平定荆蛮反叛;召,指召虎,周宣王时,奉命讨平淮夷”,由此可以知道此处使用用典抒情。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3) 结合全词,简要分析抒情主人公的形象。(4分) 【答案】诗歌塑造了一位忠君爱民却壮志难酬的抒情主人公形象。(2分,“忠君爱民”1分,“壮志难酬”1分)他感怀皇恩,渴望引兵抗敌、迎取二帝还朝,(1分,意思相近即可)但权力已失,虽欲效法古代贤臣,救国救民,却英雄无用武之地,只能空留惆怅。(1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 【考点定位】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by2016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