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阳明胃经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承泣 Chéngqì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眼球与眶下缘之间(见图3-15)。 【解剖】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主治】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面肌痉挛。 【操作】 以左手拇指向上轻推眼球,紧靠眶缘缓慢直刺0.5~1.5寸,不宜提插,以防刺破血管引起血肿。出针时稍加按压,以防出血。 取穴方法: 承泣穴位于面部,瞳孔直下方,眼球与下眼眶边缘之间。 承泣穴(别名:鼷穴,面髎穴,溪穴)解析: (1)承泣。承,受也。泣,泪也、水液也。承泣名意指胃经体内经脉气血物质由本穴而出。胃经属阳明经,阳明经多气多血,多气,即是多气态物,多血,血为受热后变为的红色液体,也就是既多液又多热。胃经的体表经脉气血运行是由头走足,为下行,与其构成无端循环的胃经体内经脉部分,气血物质的运行则为散热上行。本穴物质即为胃经体内经脉气血上行所化,在体内经脉中,气血物质是以气的形式而上行,由体内经脉出体表经脉后经气冷却液化为经水,经水位于胃经之最上部,处于不稳定状态,如泪液之要滴下,故名承泣。 (2)鼷穴、面髎、溪穴。鼷穴,地部之小洞也。面髎,面部之孔隙也。溪穴,孔隙中流水的小溪也。鼷穴、面髎、溪穴名意皆指有地部孔隙沟通阳明胃经体内与体表经脉,气血物质内外相通。 (3)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本穴物质由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外出变化而来,胃经体内经脉气血出体表后既有液化之水又有温热之气,气血物质的阴阳相济之性同于跷脉,故为跷脉足阳明之会。此外,本穴的地部经水其性又同于任脉,可循地部别走任脉的承浆穴,故其又为任脉足阳明之会。 附注:足阳明经、阳跷、任脉交会穴,承泣穴:阳跷任脉足阳明之会。 承泣穴意义:足阳明胃经的气血由本穴而出。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地部经水以及天部的温热之气。 运行规律:经水循地部层次下走任脉的承浆穴,温热之气的浊重部分循胃经下行,阳热之气交于阳跷脉。 功能作用:将体内胃经的物质营养及能源输送头面天部及任脉、阳跷??等。 主治病症: 承泣穴的主治疾病为:近视、夜盲、眼颤动、眼睑痉挛、角膜炎、视神经萎缩、眼睛疲劳、迎风流泪、老花眼、白内障等常见的多种眼部疾病,当然需要采用其他相关穴位一同治疗才能取得显著效果。此穴是穴位疗法中治疗眼疾非常重要的穴位之一。 目赤肿痛,流泪,夜盲,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 〖人体穴位配伍〗 配太阳穴治目赫肿痛,配阳白穴治口眼歪斜。 〖治法〗 寒则补之,热则泻之,无灸。 〖解剖位置〗 在眶下缘上方,眼轮匝肌中,深层眶内有眼球下直肌,下斜肌;有眶下动、静脉分支,眼动、静脉的分支;布有眶下神经分支及动眼神经下支的肌支,面神经分支。 四白 Sìbái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见图3-15)。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 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主治】 ①目疾;②口眼歪斜,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③头痛,眩晕。 【操作】 直刺或微向上斜刺0.3~0.5寸,不可深刺,以免伤及眼球,不可过度提插捻转。 取穴方法: 四白穴位于面部,双眼平视时,瞳孔正中央下约二厘米处(或瞳孔直下,当眶下孔凹陷处)。 四白穴解析: 四白。四,数词,指四面八方,亦指穴所在的周围空间。白,可见的颜色、肺之色也。该穴名意指胃经经水在本穴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本穴物质为承泣穴传来的地部经水,其性温热,由地部流至四白时,因吸收脾土之热而在本穴快速气化,气化之气形成白雾之状充斥四周,且清淅可见,故名。 四白穴意义:胃经经水在此快速气化成为天部之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雾状之气,所在为不太高的天部层次。 运行规律:散热后聚集并向巨髎穴下行。 功能作用:散发脾热,向天部提供水湿。 治法:寒则补而灸之,热则泻之。 主治病症: 目赤痛痒,目翳,眼睑(目闰)动,口眼歪斜,头痛眩晕。 四白穴的主治病症为:指压该穴位,能提高眼睛机能,对于近视、色盲等眼部疾病很有疗效。通过指压此穴位来减轻色盲的穴位指压方法请参阅网页:“穴位疗法治疗色盲”。 〖人体穴位配伍〗 配阳白穴,地仓穴,颊车穴,合谷穴治口眼歪斜;配攒竹穴治眼睑(目闰)动。 〖解剖〗 在眶下孔处,当眼轮匝肌和上唇方肌之间;有面动、静脉分支,眶下动、静脉有面神经分支,当眶下神经处。 巨髎 Jù1iáo 【定位】 目正视,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鼻唇沟外侧(见图3-15)。 【解剖】 浅层为上唇方肌,深层为犬齿肌;有面动、静脉及眶下动、静脉;布有面神经及眶下神经的分支。 【主治】 ①口角歪斜;②鼻衄,齿痛,唇颊肿。 【操作】 斜刺或平刺0.3~0.5寸。 取穴方法: 巨髎穴位于人体的面部,瞳孔直下,平鼻翼下缘处,当

文档评论(0)

a3366611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