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射赤平投影CAD图解及其应用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3.2.1现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现状条件下,评估区地质灾害类型较多,规模多以小型为主。评估区处于高中山峡谷地貌区,切割剧烈,河谷冲沟多呈“V”~“U”型,黑惠江两岸阶地平缓,无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底把河、小密西河沟谷内由于矿山开采和人类活动堆积有较多废石和残坡积物,暴雨季节常形成小型泥石流;评估区内三合洞组灰岩多形成陡崖,挖鲁把组泥岩、泥灰岩则常形成陡坡,由于岩体节理裂隙较发育,偶有滚石崩落,但一般不超过10m3,现场调查发现有一处崩塌点。此外在缓坡处由于风化层厚度较大,受冲沟下切、坡脚被淘空而坡体稳定性下降而发生滑坡1处。矿山开采导致的地质灾害主要有地面塌陷1处,地裂隙1处和废弃土石造成潜在不稳定边坡5处。 崩塌 根据本次现场踏勘,区内有1处主要崩塌点,多以滚石形式从山体崩落,滚石多堆积于第一个缓坡,由于当地多有取石建房和修路的传统,现场崩塌堆积体较少。 位置:PD7平硐上方; 基本特征:崩塌多以小规模滚石为主,最大仅10余立方米。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崩塌规模为小型。崩塌面顶部标高1550m,底部1525m左右,垂直高25米,水平延长50米。所处斜坡坡向225°,地形坡度约40~75°,崩塌面植被不发育。 形成原因:由于矿区构造发育、岩体破碎,三合洞组灰岩构成的山崖,山崖自由面南西,地层产状120°∠36°至45°∠7°,同时由于受北北西(280-320°)和北东向(20-50°)两组节理切割(倾角均达60-80°较陡),岩体破碎,形成裂隙长一般为3-5米,最长20米,在雨水、冰雪和振动影响下从母岩脱落。见图3.2-1、3.2-2、3.2-3和3.2-4。 图3.2-1:赤平投影图 图3.2-2 崩落的滚石 工业场地围墙 局部破碎带 图3.2-3 BT1崩塌正面图 图3.2-4 BT1地质剖面图 主要危害对象:下方工业场地、矿山道路。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危害程度:崩塌体由于较为破碎,主要由小块滚石组成,虽然规模小,但由于距离PD7工业场地较近,直接遭受崩塌的滚石威胁。现状条件下未采取任何拦挡治理措施,如滚石砸中矿山用房或作业人员,有可能导致房毁人亡的安全事故,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其危险性中等,危害程度中等。 滑坡 根据本次现场踏勘,区内主要有岩子脚冲沟滑坡1处。 位置:岩子脚冲沟上端; 规模形态:形态呈圈椅状。后缘标高1300米~1260米,滑坡壁高3-8米,平均5,后缘宽120米,舌长50米,滑体厚约5米,体积小于10000立方米,滑动角平均30度,前缘抵沟底部并被冲蚀,底部无泉水,推测为雨季降雨诱发。根据《滑坡防治工程勘查规范》(DZ/T0218-2006),滑坡类型为残坡积层滑坡(基岩风化壳);滑坡体厚约5米,属浅层重力滑坡;滑体体积小于10×104,属小型滑坡。 形成原因:风化土层受冲沟切割后,边坡在雨水入渗及淘蚀坡脚等作用下,稳定性下降,沿风化面引起滑动。 稳定性及发展趋势:雨季滑动,旱季则停止。随着冲沟不断下切和冲刷,将逐渐下滑并侵蚀,冲沟规模不断扩大。 主要危害对象:该滑坡已经造成坡体上6处民房搬迁,另坡体上仍有2处民房未搬迁,后缘尚有3处民房亦需搬迁。同时滑坡体所破坏主要为旱地,导致耕地减少。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析及影响程度:该滑坡规模为小型,滑坡导致11户村民,35人被迫搬迁,同时损毁耕地,依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试行)》,其危险性大,危害程度大,见图3.2-5、3.2-6。 图3.2-5 岩子脚下冲沟小滑坡 图3.2-6 岩子脚下冲沟小滑坡剖面图 泥石流 黑惠江属澜沧江水系,而云南澜沧江江源为泥石流多发、易发区。本次现场踏勘适逢旱季,未见泥石流活动,仅在底把河沟口见有泥石流堆积物。同时通过走访附近村民,得知在暴雨季节底把河、小密西河偶有泥石流发生,但其规模和频率都较往年有明显减少。同时参考Google地球提供的2001年卫星照片,可清晰分辨出底把河、小密西河河口存在明显的泥石流堆积区。 ⑴底把河泥石流沟(N1) 概况:底把河为季节性流水,起源于鸡鸣山,全长约8.5km,旱季流量为0~1.78升/秒,雨季最大流量为989.36~4988升/秒。河口最宽处约30米,河口近似喇叭形,河口平均水深5米,有水河段长约120米,平均水深3米。两岸坡度较陡,平均30-45度,河床底坡9%,流域内汇水面积大约22.37km2,两岸植被主要以林地、草地为主。在三合洞组灰岩区则以裸岩为主,少量稀疏灌丛。松散物源主要有人类活动形成的弃碴弃土(如采矿弃碴ZC1、ZC2,道路开挖、陡坡耕地、草地过牧等)以及自然因素形成的风化残坡积物(如三合洞组灰岩节理裂隙发育、风化强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