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历史唯物主义;第四单元 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考点展示;; 下列现象属于社会存在、社会意识分别是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B.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C.生产关系
D.生产力
E.航天精神
F.自然地理环境
G.文学艺术
H.人口因素;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房展规划纲要》颁布后,人们认识到,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教育改革的第一步应该是转变观念。这一认识的依据是
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C.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其推动作用
D.社会历史是由社会发展规律决定的
解析: A。“观念变革是改革的先导”体现了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发展的不同步性,因此,A项与题意符合。;2、邓小平说:“光靠物质条件,我们的革命和建设都不可能胜利。过去我们党无论怎样弱小,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因为我们有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下列对这一观点理解正确的是
①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强大的物质和精神力量
②马克思主义是革命和建设中的强大精神支柱
③先进社会意识对社会历史发展具有积极促进作用
④先进社会意识的变化决定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3、幸福感是人们对生活满意程度的一种心理体验,它以一定的物质财富为基础,但现实生活中,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定同步。这说明
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②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③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促进作用
④社会意识的变化独立于社会存在的变化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解析:A。本题考查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们的幸福感以物质财富为基础,体现了这点,②符合题意,幸福感的提升与物质财富的增加并不一致,表明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2014四川卷】歌曲《时间都去哪儿了》触动了不少人的心,引发了人们多方面的思索:自我、亲人、友情、健康、蓝天、梦想……都去哪儿了?这些追问,在凸显当今社??环境下一些人迷茫心境的同时,还萌动着人们寻求改变的心态和信念。这表明( )
①联系具有普遍性和多样性特征 ②追求真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社会意识的产生有其物质原因 ④社会心理源自人们的生活反思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013江苏卷)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近代以来中华儿女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是中国人民的跨世纪梦想。 实现“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 这是因为( )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 ②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
③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相互借鉴 ④中华民族精神是民族复兴的精神动力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④ D. ③④
;材料二:促进经济发展转变方式,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这是对我国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中国成立伊始,针对当时的实际,经济发展以工业为主,初步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后来由于经验不足、对国内形势判断不准,经济发展受到挫折;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经济取得快速发展,但也带来一系列问题;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实现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七大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十二五”规划建议中明确提出,要“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2)根据材料二,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变化。;1、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人们在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生产方式决定着社会的性质和面貌,生产方式的变革决定着社会形态的更替。;2、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3、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两大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 。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方法论】:(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三物理试卷评概念.ppt
- 2016春六年级下册科学第3单元第8课《探索宇宙》教材.ppt
- 湖南省衡阳市2013年中考数学试卷探析.doc
- 概率5.1~5.2概念.ppt
- 高三物理选修3-5概念.ppt
-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3月月考(一模)地理试题探析.doc
- 概率41-2节概念.ppt
- 概率51-52概念.ppt
- 湖南省衡阳县第一中学2016届高三3月月考(一模)文科综合试题探析.doc
- 高三物理一轮复习:五_机械能、动量守恒定律概念.ppt
- 医用红外热像仪项目审查报告.docx
- 2024年文化广场施工合同(二篇) .pdf
- 2024年注册会计师之注会公司战略与风险管理精选试题及答案一 .pdf
- 2024年福建省厦门市小升初数学思维应用题高频必刷题试卷(含答案及精讲.pdf
- 山东环日集团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审定版.docx
- 房地产市场报告 -2025年第一季度南京房地产市场回顾.pdf
- 山东玲珑橡胶有限公司校园招聘85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详解版完整.docx
- 山东玲珑橡胶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汇编.docx
- 湖北省老河口市2021-2022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学业质量检测语文试题.pdf
- 山东玲珑橡胶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新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