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文地质勘察(查)工作使用方法
1 测绘
2 钻探
3 物探
4 野外试验
5 地下水动态观测
6 地下水均衡 与 资源分析
7 工程测量
8 遥感
9 同位素技术
10 室内分析测试
11 地下水模型
…… ;水文地质测绘(1)
3.1 一般规定
3.1.1 水文地质测绘,宜在比例尺大于或等于测绘比例尺的地形地质图基础上进行。当只有地形图而无地质图或地质图的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时,应进行地质、水文地质测绘。
3.1.2 水文地质测绘的比例尺,普查阶段宜为1∶100000~1∶50000;详查阶段宜为1∶50000~1∶25000;勘探阶段宜为1∶10000或更大的比例尺。
成果底图制作问题
属于同一6度带
不属于同一6度带
3度带?;10-50 北京幅(1:100万)地形图
J-50 北京幅(1:100万)(老);;1:50万
10-50-丁
1:25万
10-50-(16)
1:10万
10-50-144
1:5万
10-50-144-丁
1:2.5万
10-50-144-丁-4
1:1万
10-50-144-丁-4-(4);第二章 水文地质测绘
第一节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任务
1. 目的
(1)查明天然及人为条件下地下水的形成、赋存和运移特征;
(2)地下水水量、水质的变化规律;
(3)为地下水资源评价、开发利用、管理保护以及环境问题防治提供所需的资料。; 2. 任务
(1)确定调查区内地下水的基本类型及各类地下水的分布和相互联系情况;
(2)确定调查区内的主要含水层及埋藏和分布情况,初步判断含水层的富水性;
(3)查明褶皱构造和断裂构造的水文地质特征;
(4)查明地下水的补给、径流与排泄条件;
(5)查明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及水文地球化学环境;
(6)查明与地下水有关的环境地质问题。;第二节 水文地质测绘的基本工作方法
一、准备时期
1. 完成的工作
(1)收集与熟悉测绘区内现有的自然地理、地貌、地质及水文地质资料;
(2)确定各项工作量,对测绘点、测绘路线作出合理安排;
(3)对航卫片进行解译;
(4)进行现场踏勘,以掌握区域地质条件,建立地层层序,确定标志层,观察路线上的构造和水文地质现象;
(5)按照有关“规范”及定额编制设计书。 ; 2. 设计书的主要内容
第一部分,对调查区已有研究工作的评述和阐述调查区的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内容包括:
(1)调查工作的目的、任务。调查区位置、面积及交通条件,调查阶段和调查工作起止时间;
(2)自然地理及经济地理概况;
(3)已有地质、水文地质研究程度和存在问题;
(4)调查区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概述。
第二部分,调查设计工作,内容包括:
(1)各项调查工作计划使用的调查手段,各项调查工作布置方案;调查工作所依据的主要技术规范;调查工作量及每项工作的主要技术要求。
(2)物质设备计划、人员组织分工、经费预算及施工进度计划等。
(3)预期调查工作成果。;二、野外时期
1. 路线踏勘
2. 实测控制剖面
剖面类型:地层剖面、构造剖面、地貌剖面、水文地质剖面等等。
目的(水文地质剖面):(1)查明区内各类岩层的层序、岩性、结构、构造及岩相特点;(2)岩层厚度及接触关系;(3)确定标志层;(4)研究各类岩石的含水性和水文地质特征;确定填图单位。
剖面路线布置:要布置在露头好、地层出露完全、构造简单、接触关系清楚、地貌单元完整的地段。 剖面方向一般垂直于地质现象。; 3. 野外测绘
野外测绘的方法:穿越法和追索法。
(1)观测线的布置
原则:用最短的路线观测到最多的内容。
布置方法:
a. 沿垂直岩层 (或岩浆岩体 )、构造线走向。
b. 沿地貌变化显著方向;
c. 沿河谷、沟谷和地下水露头多的地带;
d. 沿含水层 (带)走向。
同时也要考虑以下情况:
a. 从主要含水层的补给区向排泄区,即水文地质条件变化最大的方向布置;
b. 沿能见到更多的井、泉、钻孔等天然和人工地下水露头点及地表水体的方向布置;
c. 观测线上要有较多的露头。; (2)观测点的布置
水文地质测绘的观测点,宜布置在下列地点:
a. 地层界线、断层线 、褶皱轴线 、岩浆岩与围岩接触带 、标志层、典型露头和岩性 、岩相变化带等;
b. 地貌分界线和自然地质现象发育处;
c. 井 、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秋人教版八年级上英语教学计划及教学进度安排.docx VIP
- (完整版)元素周期表(word全面版) .pdf VIP
- 《中华人民共和国监察法》试题库附参考答案.docx VIP
- 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重大事故隐患判定标准(2024版)(宣讲培训).pptx VIP
- 监察法试题库完整.doc VIP
- 水稳运输车驾驶员安全技术交底.pdf VIP
- 外墙保温工程监理实施细则.docx VIP
- 林草--森林火灾危险性评估技术规范.pdf VIP
- 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Unit 4 Natural Disasters reading and thinking课件(共38张PPT)(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矿产行业审计风险分析报告 .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