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指导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优化指导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 Word版含答案].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优化指导】2013高考语文总复习 课时作业15 古代诗歌鉴赏 人教版 (分值80分,每小题8分,建议用时90分钟) 1.(2012西宁检测)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送路六侍御入朝① 杜 甫 童稚情亲四十年,中间消息两茫然。 更为后会知何地?忽漫相逢是别筵! 不分②桃花红似锦,生憎③柳絮白于棉。 剑南春色还无赖,触忤愁人到酒边。 [注]①本诗作于广德元年(763)春,杜甫正避乱流寓梓州。②不分:不满,嫌恶。③生憎:极为憎恨。 (1)请结合全诗,分析颈联的“不分”“生憎”两词中寓含了诗人怎样的情感?(4分) (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有哪些特色?(4分) 答案:(1)面对明艳的春景,而作者却偏生嫌恶憎恨,主要有两层情感:第一层是与童年时的好友路六侍御一别四十年,短暂的相逢之后,好友又即刻离开到朝中做官。送别之际,从过去想到眼前,又由眼前想到未来,聚散离合的伤感之情油然而生。第二层是好友入朝为官,而作者却避乱流寓他乡,在美好的春光中,不仅未能实现个人的政治抱负,而且连故乡也不得归,“愁人”不由萌发身世飘零的伤感。(意思表达接近即可) (2)①用“不分”和“生憎”两词绾合诗的前两联所写的送别之情与后两联的写景。全诗脉络贯通,丝丝入扣。②叙事、议论、抒情、写景四者有机融合。 2.(2011桂林、城防联考)阅读下面的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寄韩潮州愈[注] 贾 岛 此心曾与木兰舟,直到天南潮水头。 隔岭篇章来华岳,出关书信过泷流。 峰悬驿路残云断,海浸城根老树秋。 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 [注]元和十四年(819),唐宪宗迎佛骨,韩愈上表切谏,触怒皇帝,贬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遇侄孙韩湘,写了一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抒发自己的激愤之情。此诗传到京师,贾岛读后有感而作这首《寄韩潮州愈》诗。 (1)诗中第三联的“悬”“浸”二字用得极为精当,请结合诗句对其进行赏析。(4分) (2)诗中尾联说“一夕瘴烟风卷尽,月明初上浪西楼”,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简要分析。(4分) 答案:(1)“悬”“浸”二字,一高一下,富有形象感。“峰悬驿路”,一个“悬”字极写路途之险;“海浸城根”,一个“浸”字写出了处境之苦。两字明写自然景色,实际写韩愈政治处境险恶。在物景烘托中透露出作者对韩愈真挚的关切之情。 (2)尾联别开生面,借景抒情。瘴气被一扫而光,皓月东升,天下昭然,友人无辜遭贬的冤屈,自将大白于天下。这里以美好的憧憬结束全诗,抒写了作者对友人的祝愿和深挚的友情。 3.(2012南宁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① 戊申元日立春席间作 辛弃疾 谁向椒盘簪彩胜②?整整③韶华,争上春风鬓。往日不堪重记省,为花长把新春恨。 春未来时先借问,晚恨开迟,早又飘零近。今岁花期消息定,只愁风雨无凭准。 [注]①此词作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当时作者四十九岁,渡江归宋已整整二十七年,正被削职闲居在带湖之滨。②椒盘:旧俗,正月初一日各家以盘盛椒进献家长,号为椒盘。彩胜:即幡胜。宋代士大夫家多于立春之日剪彩绸为春幡,或悬于家人之头,或缀于花枝之下,或剪为春蝶、春钱等以为戏。③整整:是辛弃疾所宠爱的一位吹笛婢,这里举以代表他家中的年轻人。 (1)这首词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词句简析。(4分) (2)结合词的上下片,说一说“为花长把新春恨”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答案:(1) 反衬。(2分)词人通过描写节日里不知忧愁为何物的年轻人们的欢乐,来反衬自己“忧愁风雨”的老年怀抱。(2分)(或“借景抒情”——词人借春天花期受风雨影响没定准的自然现象,含蓄地表达了自己对国事与人生的忧虑。或“比兴”,言之成理即可) (2)作者岁岁盼春,但“花”期不定,让人在等待中备受煎熬,遂产生怨春之“恨”。这种恨,是爱极盼极所生之恨。(1分)这里写的虽是自然界的变化,实际上却曲折地表达了作者对理想中的事物又盼望又担忧的矛盾复杂心情。(1分)抒发了作者期盼抗金复国,却韶华不再、壮志难酬的复杂情感。(2分)(意思表达合理即可) 4.阅读下面的宋词,回答问题。(8分) 蝶恋花·月下醉书雨岩石浪 辛弃疾 九畹①芳菲兰佩好。空谷无人,自怨蛾眉巧。宝瑟泠泠千古调,朱丝弦断知音少。 冉冉年华吾自老。水满汀洲,何处寻芳草?唤起湘累②歌未了,石龙舞罢松风晓。 [注]①畹:古代称30亩为一畹。②湘累:指屈原。冤屈而死,叫“累”(léi),屈原是投湖南汨罗江而死的,所以前人称他为湘累。 (1)词上阕中的意象表明了词人怎样的境遇?(4分) (2)该词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试结合下阕词句进行分析。(4分) 解析:这首《蝶恋花》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此时他已六十多岁,但仍壮心不已,希冀实现国家统一的理想。上阕,词人用“兰佩芳菲”

文档评论(0)

麻将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