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电化学催化.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7电化学催化

第七章 电化学催化;电催化原理: 在电场的作用下,存在于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可以是电活性的和非电活性的物种)能促进或抑制在电极上发生的电子转移反应,而电极表面或溶液相中的修饰物本身并不发生变化的一类化学作用。 电催化作用的基底电极可以仅是一个电子导体,亦可以既作为电子导体又兼具催化功能。如基底电极仅是一个电子导体,则电极表面的修饰物除了一般的传递电子外,还能对反应物进行活化或促进电子的转移速率,或二者兼有。;电化学催化;电催化剂;电催化剂;电催化特征 ;电催化特征 ;电催化特征 ;电化学催化分类; 电催化性能与物性及氧化还原电位等有关。一般应具有如下主要性质: (1) 稳定吸附或滞留在电极表面; (2) 氧化还原的式电位与被催化反应的式电位相近,且氧化还原电势与溶液的pH值无关; (3) 呈现可逆电极反应的特征,且氧化态和还原态均能稳定存在; (4) 与被催化物质间发生快速的电子传递; (5) 对氧气惰性或非反应活性。; 对于氧化还原电催化,催化作用既可以通过附着在电极表面的修饰物,也可通过溶解在电解液中的氧化还原物种而发生。 相比均相催化,电极表面附着媒介体的异相电催化有明显的优点: (1) 催化反应发生在媒介体的式电位附近,只涉及简单电子转移反应; (2) 催化剂用量比均相催化少得多; (3) 对反应速率的提高要远超过均相催化剂; (4) 不需要分离产物和催化剂。;非氧化还原催化: 催化剂本身在催化中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当发生的总电化学反应中包括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时,发生在电子转移步骤的前、后或其中,产生化学加成物或电活性中间体。总的活化能被“化学的”氧化还原催化剂所降低。 电催化反应的电势与媒介体的式电位有所差别。 这类催化剂主要包括贵金属及其合金、 欠电位沉积吸附的原子和金属氧化物等。 ;电催化剂须具备的性能要求: (1) 一定的电子导电性 (电阻不大); (2) 高的催化活性,同时抑制有害副反应、抗中毒失活; (3) 高的电化学稳定性。 实际应用要求 影响催化活性的因素: (1) 催化剂的结构组成;影响反应物与催化剂的相互作用 (2) 催化剂的氧化还原电势; (3) 催化剂载体对催化活性的影响。 ;电催化性能的评价方法; 研究电催化过程的电化学方法有:循环伏安法、旋转圆盘(环盘)电极伏安法、计时电势法和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等。 (1) 循环伏安法 “最常用” A. 能观测在较宽电势范围内的电极反应,为电催化研究提供丰富的信息; B. 通过对曲线分析,估算电催化反应的热力学和动力学参数,评价催化剂的活性高低。 ;若某种催化剂能对电极氧化反应起催化作用,循环伏安图上表现为氧化峰电位的负移(即超电势的降低),或峰电位基本不变化但氧化峰电流却显著增加。; (2) 旋转圆盘(环盘)电极伏安法;随着电极转速增加,氧气还原的极限电流增加,但逐渐地,极限电流的增速变缓,表明在催化剂电极上氧气还原为混合控制的动力学过程。; (3) 稳态极化曲线的测定 “最实用” 施加一定的电势(或电流)于催化电极,观测电流(或电势)随时间的变化,记录电势~电流的关系曲线。 ;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电化学催化反应机理;电化学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电化学催化反应的影响因素;电化学催化材料;电化学催化材料;电化学催化材料;电化学催化材料;氢析出反应 ;氢析出反应;氢电极反应的重要性;析氢反应; 按照Tafel关系式中a值的大小,将电极材料分为三类: (1) 低超电势金属:a值在0.1~0.3V之间,最重要的是Pt系贵金属; (2) 中超电势金属:a值在0.5~0.7V之间,如Fe, Co, Ni, Cu, W, Au (3) 高超电势金属:a值在1.0~1.5V之间,主要有Cd, Hg, Tl, Zn, Ga, Bi, Sn ;氢的氧化反应(HOR)可能的机理;氢电极反应的火山型曲线;电子构型是影响电催化活性的重要因素 过渡金属催化剂含有空余的d轨道和未成对的d电子,能形成各种特征的化学吸附键。 过渡金属催化剂的电子构型决定了化学吸附键的强弱,因而具有中等强度的M-H键的形成可通过改变电极表面电子状态,实现电催

文档评论(0)

ccx5585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