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级音教作曲b.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06级音教作曲b

黄冈师范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考试课程:歌曲作法与分析 考核类型:考查B卷 考试形式:开卷 出卷教师:张来敏 考试专业:音乐 考试班级:2006级音教 一、问答题:(每题30分) 1、什么是音乐主题其创作方法如何? 2、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简述题:(每题20分) 3、简述歌曲的含义及其特点。 4、简述音乐主题及其创作。 黄冈师范学院 2008-2009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考试课程:歌曲作法与分析 考核类型:考查B卷 考试形式:开卷 出卷教师:张来敏 考试专业:音乐 考试班级:2006级音教 一、问答题:(每题30分) 1、什么是音乐主题其创作方法如何? 音乐主题是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节奏特点,能够概括歌曲的基本乐思,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感情的一个曲调或音群。(10分) (一)、从旋律入手写主题, 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1)歌词语调线与旋律线 (2)旋律线的自行设计 (二)、从节奏入手写主题 (1)从歌词的自然节奏入手 (2)从歌词的非自然节奏入手 (3)从固定节奏性入手写主题 (4)从综合性节奏入手 (三)、从特性入手写主题 (1)从特性音调入手 (2)用特性的感情入手 (3)用特性的创作手法入手 (四)、借鉴民族民间音调写主题 (1)借用民歌的乐节或乐汇进行创作。 (2)借用民歌的特殊因素。 (3)民间音调的综合借用。 (每一点5分) 2、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 歌曲的类型及其特点?(每一点4分,错或少一点扣4分,答对和全30分) (1)、进行曲:曲调简洁、节奏鲜明、节拍偶数、速度适合进行步伐、句法整齐、结构方整,适于集体演唱。 (2)、劳动歌曲:情绪活泼、热烈,曲调平直、有力,表现劳动、反映劳动者的精神世界,生活气息浓厚,一领众合是劳动歌曲典型的演唱形式。 (3)、抒情歌曲:曲调优美、流畅、节奏舒展、表情细腻,富有歌唱性,善于揭示人们的内心世界,多用独唱形式。 (4)、颂歌:庄严、宏伟、音调宽广、气势磅礴等特点,多用独唱或合唱形式。 (5)、舞蹈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节奏鲜明有规律,乐句对称、结构方整,适宜载歌载舞,常用独唱或齐唱形式。 (6)、诙谐或讽刺歌曲:曲调与节奏都很夸张,曲调口语化和歌唱性相结合,旋律开朗活泼、节奏明快,类似于的漫画,多用独唱形式。 (7)、叙事歌曲:具有情节性,旋律口语化,缓慢而起伏不大,多用独唱形式。 (8)、摇篮曲:旋律优美,恬静、安逸而温顺,歌词语言更接近生活,用妈妈、孩子、宝贝、祝福等用语。旋律发展手法常采用重复或变化重复,节拍上常采用6∕8、3∕4、2∕4、4∕4节拍。 (9)、影视歌曲:为剧情服务,表达概括中心思想,渲染特定的情绪、情节等。 (10)、广告歌曲:用歌曲形式作产品宣传,短小精炼。 《跟着感觉走》《娃哈哈》《东芝》《脑白金》 (11)、行业歌曲:厂歌、校歌、会歌等,展现行业精神与风范,对外形象宣传,对内鼓舞士气。 二、简述题:(每题20分) 3、简述歌曲的含义及其特点。 歌曲是歌词和曲调相完美结合的一种艺术形式。(10分) 特点:(10分) (1)、文学与音乐相结合。 (2)、词曲相互依存又相互独立。 (3)、一般具有结构短小、形象集中。 (4)、受众广泛,??于普及(一首歌唱遍全球)。 (5)、传播媒体多样。 4、简述音乐主题及其创作。 音乐主题是指具有鲜明的个性和节奏特点,能够概括歌曲的基本乐思,塑造音乐形象、抒发感情的一个曲调或音群。(4分) 1、从旋律入手写主题, 运用最为普遍的一种方法 (1)歌词语调线与旋律线 (2)旋律线的自行设计 2、从节奏入手写主题 (1)从歌词的自然节奏入手 (2)从歌词的非自然节奏入手 (3)从固定节奏性入手写主题 (4)从综合性节奏入手 3、从特性入手写主题 (1)从特性音调入手 (2)用特性的感情入手 (3)用特性的创作手法入手 4、借鉴民族民间音调写主题 (1)借用民歌的乐节或乐汇进行创作。 (2)借用民歌的特殊因素。 (3)民间音调的综合借用。 (每一点4分)

文档评论(0)

cbf9679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