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体温终极版资料.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低体温终极版资料

路岐红; 低体温的标准 术中影响体温的因素 低体温的危害 低体温的预防; 理解何谓低体温 了解手术过程中影响体温的因素 了解术中低体温的危害 掌握低体温的预防措施; 核心温度低于36℃为低体温 核心温度是指在人体的肺动脉、鼓膜、食管、鼻咽部、直肠和膀胱等部位的温度。 围术期低体温是麻醉和外科常见的并发症,在实施外科手术病人中50%~70%病人可发生轻度低体温。 ;临床上一般将核心温度34℃~36℃称为轻度低体温; 34℃~30℃为浅低温; 30℃~28℃为中低温; <20℃为深低温; <15℃为超深低温;年龄;;;;;;麻醉剂的应用及麻醉的影响 室温:低于22℃ 皮肤裸露、消毒:热量蒸发 体腔冲洗、体腔长时间暴露 输液、输血 呼吸道热量丢失 ;全身麻醉药损害正常体温调节 体温调节阈值增加0.2℃—4℃ 体温调节反应损害 区域阻滞----影响热的再分布 肌松药-----丧失肌张力,产热减少; 静脉输液温度低 直接降低中心体温 成人静脉输注1L室温下的液体或1单位4℃ 的血液,平均体温约降低0.25℃;麻醉对体温调节的影响 全身麻醉使病人丧失了通过行为调节体温的能力,全麻开始的第一h内,由于冷反应阈值的降低,体温降低未能得到及时的冷反应调节,热量从机体核心向外周转移,导致核心温度降低1℃---1.5℃。全麻药物对体温调节中枢的抑制效应,核心温度变化范围大约为4℃以内,导致体温下降。;麻醉及术后恢复延长 低体温时内脏血流减少 肝脏功能降低 肾血流及肾小球滤过率减少 药物代谢减慢;咪唑安定--与正常体温的患者相比,低体温患者的咪唑安定血药浓度值增加了5倍。当病人的体核温度上升到35 ℃以上,其咪唑安定血药浓度却显著减少了。 芬太尼--芬太尼是在肝脏中被代谢的。人类和动物研究表明,芬太尼的代谢能增加约25%的血浆浓度,这是在32℃肝血流量减少所导致的这一结果与其他高肝脏提取率的药物是一致的。(如异丙酚和心得安) ;异丙酚--人们曾在6个病人中展开一项研究以确定中等低体温对异丙酚药代动力学,肝血流量的影响和阿曲库铵在健康志愿者体内持续作用的时间。异丙酚的浓度在体温为34℃时比37℃高出28%以上。正常温度志愿者肝血流量减少了23%,标准偏差为11%,相比之下,低体温志愿者肝血流量减少了33%,标准偏差为11%。肝血流量是通过吲哚菁绿的连续静脉输液来确定的。低体温引起肝血流量的减少,进而阻碍异丙酚的清除。 ;维库溴铵--维库溴铵是一种神经肌肉阻断剂,可用于预防重症监护室(ICU)中病人出现的寒颤症。无论神经肌肉阻断药物是否存在,低体温都会引起肌肉力量的减小。如果体温降低2℃,神经肌肉阻断持续的时间可能会增加一倍。只要周边血管不收缩,中心小体和神经肌肉的温度就会同时下降。在一项以人为对象的研究中,允许中心小体温度从36.5 ℃逐步下降至34℃,血浆中维库溴铵浓度却随时间的流逝逐渐增加。因此,如果患者从正常温度过渡到低体温状态,必须频繁对药物治疗效果进行监测。 ;增加伤口感染率 蛋白质衰竭、负氮平衡 低血钾 切口周围组织灌注不良,伤口愈合延迟,感染率增加 术中温度低于35℃,伤口的感染率增加3倍,住院时间延长20%; 摄入氮小于排出氮叫做负氮平衡,即由食氮量少于排泄物中的氮量。这表明体内蛋白质的合成量小于分解量.慢性消耗性疾病,组织创伤和饥饿等就属于这种情况.蛋白质摄入不足,就会导致身体消瘦,对疾病的抵抗力降低,患者的伤口难以愈合等.当摄入的氨基酸少于消耗的氨基酸时,将物摄入的出现如营养不良、腰酸背痛、头昏目眩、体弱多病、代谢功能衰退等症状。; 增加心血管并发症 心肌传导功能和收缩力降低,外周血管收缩,导致心脏负荷加重。 复温时耗氧量及CO2增加,导致高碳酸血症,儿茶酚胺释放,心率增加,肺动脉高压。 血容量下降,血液粘滞度升高,易引起深静脉血栓形成。;; 影响机体代谢 神经传导速度减慢 酸中毒,电解质失衡 免疫功能障碍 机体耗氧量增加 内环境改变 ; 影响凝血功能 体温低于35℃,以下指标随温度降低而明显延长 部分激活凝血酶原时间(APTT) 凝血酶原时间(PT) 凝血酶时间(TT) 低温导致凝血功能障碍; 影响血小板膜受体功能 血小板变形能力减弱 血小板聚集和释放功能降低 抑制血栓烷β2释放 减少血小板计数并影响其功能;参与生理性止血过程。血栓烷A2和前列环素的作用相反,它可降低血小板内cAMP的含量,具有很强的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收缩血管的作用。 ;适度低温(34℃)利于保护组织 增加病人对手术的耐受性,减少休克的发生 对器官移植手术有器官保护作用 降低组织氧需和氧耗 稳定细胞膜 减少毒性产物生成 开展心脏及大血管

文档评论(0)

118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