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级矿床
《高级矿床学》读书报告
PAGE
PAGE 9
硕士研究生课程读书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矿床学
题 目:幔枝构造理论与成矿作用
学 院:地球科学学院
专 业: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姓 名:张强 学号:2014020023
主讲教师:龙讯荣
中国?成都
2015年1月11日
幔枝构造理论与成矿作用
一.幔枝构造理论
1.幔枝构造概述
地幔热柱构造研究,被称为继大陆漂移、板块构造之后的第三次地学浪潮,成为地学研究的前沿课题[1-10]。热对流过程中,一股上升的圆柱状热塑性物质流从核慢交界处或下地幔涌起,并穿透岩石圈而成的热地幔物质柱状体,成为地幔热柱。它在洋底出露时就表现为热点。地幔热柱的基本理论可以归纳为:①地幔热柱的根在深部地幔或核幔边缘;②垂直上升的地幔热柱到达岩石圈底部时,其物质流动方向变为水平方向,导致火山活动和岩石圈凸起;③与地幔热柱集中地上升流相平衡的回流,通过地幔其他部分缓慢上下运动,称为地幔冷柱;④放射性流体施加给岩石圈半框的力和岩石圈板块边界相互制约产生的力,确定了岩石圈板块的运动方向[11]
地慢亚热柱是地幔热柱的第二季单元,是随着地幔物质的不断上涌,热物质的不断增生扩大,能量的不断积累,并达到界面强度极限是,地幔物质突破上下地幔界面束缚进入上地幔,并在上地幔中继续上升,在地幔热柱的蘑菇状顶冠形成的物质演化系统[11]。
幔枝构造是地幔热柱的第三级单元,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在岩石圈前部的综合表现形式。以地幔上隆、地幔物质大规模上涌、岩石圈深部熔融、大规模花岗岩化、岩石圈减薄、浅部地壳大规模隆起、巨大热穹窿构造形成、基底裸露、盖层大规模拆离滑脱、大规模酸性岩浆侵入、上叠断陷火山盆地广泛分布、碱交代—酸交代逐渐演化为标志。一般由三个地质单元组成: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拆离滑脱层、上叠火山—沉积盆地,它们一起构成相关联的统一整体。它可引起地壳的隆升、裂陷,形成大型盆岭构造,导致大规模火山喷发和岩浆侵入,使先存韧性剪切带重新活动,并发生退变质作用,形成与主、次级拆离滑脱带密切相关的动力变质作用,或在岩体外围形成热液交代变质作用。正因为幔枝构造沟通了深部通道,也为含矿流体运移、沉淀和储存创造了条件。为此,形成了中生代大规模、高堆积量的成矿集中期。是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的地壳表现。因此,幔枝构造是中生代主要的成矿控矿构造[12]。枝构造在平面上由内向外,一般由核部岩浆—变质杂岩、外围拆离滑脱层、上叠裂陷火山—沉积盆地等单元组成(图1)。
随着地幔亚热柱活动的不断加强,地慢热物质逐渐向上侵位,而当其上升力与重力、阻力之和达到平衡状态是,地幔物质会向外围拆离滑脱下去。这些拆离地幔软片一旦受到上不韧性剪切带的挠动,也会沿韧性剪切带发生岩浆活动,形成一些基性岩浆的侵入和喷发。强烈的岩浆活动必然同熔一些壳源物质,形成地幔型—壳幔型—壳源重熔型岩浆岩。而岩浆的性质取决于岩浆作用(活动)时间的长短。如果上升通道(断裂)联通性好,上升速度快,很快造成岩浆喷发(侵入),则以基性岩为主;反之,断裂连通性较差,或岩浆靠热力上侵致裂为主,则时间越长,混染物质越多,岩浆越向中性、中酸性岩浆演化,表现为幔壳—壳幔混合型。如果地幔岩呈片状、舌状沿岩石圈某一拆离滑脱层呈板片状侵入到一定层位中,地幔(基性)岩浆巨大的温度(基性岩浆温度高达1200~1300摄氏度),足以将上覆岩石熔融,形成局部中酸性岩浆源地。
受岩石圈应力场及岩石圈断裂的控制,地幔亚热柱顶部大规模的岩浆活动,亚热柱顶部最初表现出的热隆作用,会被中后期的热减薄作用取代,继而在热亚柱顶部发生减薄断陷作用。断线沉积物中亦会夹杂多期次溢流玄武岩层。而外围则可能形成幔枝构造,机制与地幔亚热柱发展演化的中后期,会形成典型的盆岭构造。
1.现代沉积盆地;2.新生界;3.中生界;4.二叠-侏罗变形变质地层;5.变质基底;6.酸性侵入岩;7.中性侵入岩;8.基性侵入岩;9.中地壳;10.下地壳;11.地幔;12.基性岩墙;13.中酸性岩墙;14.层状玄武岩;15.韧性剪切带;16.壳幔间拆离带及壳间滑脱带 A.盆山模式图;B.大兴安岭中南段模式图
图1幔枝构造成矿控矿模式图2.幔枝构造的展布规律
幔枝构造的展布可分为剖面展布和平面展布。幔枝构造在剖面上和平面上的展布各具特色。剖面上,根据地幔热柱多级演化特征、地震层析资料及其他地球物理、地球化学方法推断,幔枝构造主要发育与地幔亚热柱构造的上部,垂向深度上一般在100km以内。在华北东部盆岭区,由于地幔亚热柱的热侵蚀作用和岩石圈的拆陈作用,地幔亚热柱的顶冠已经上升60km左右。幔枝构造源于亚热柱的地幔隆升顶冠,或者向外拆离的地幔软片。那么,根据地幔亚热柱的特征可以确定,亚热柱顶部的幔枝构造深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