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1上课用).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古代诗歌鉴赏——景物形象(1上课用)

——鉴赏诗歌的 景物形象;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讲究的是“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天人感应模式,所以我们在鉴赏景或物的形象的同时,往往要联系鉴赏诗人的形象,这两者是一致的。 景物类型包括: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 移家别湖上亭 戎昱 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 ; 咏物与写景的区别 1、从描写对象上,咏物诗中只有一个主体描写对象,主要描写此物的特点;而其它的诗中多是由多个景物构成一幅总体的画面,没有主次之分。 2、从作用上,咏物诗是借详细描写物的特征来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而其它诗中的景物描写是通过一幅画面,渲染一种气氛,从侧面烘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诗中赏画 画中寻景;送魏万之京 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近,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注】关城:潼关、函谷关。砧声:捣制寒衣的声音。 本首诗首联、颔联的哪几个词表达了季节的怎样的特征?;题型归类一:找准景物 提问方式: 1、这首诗(某一联、几联)选取了哪些景物来描摹画面? 2、从诗中(某一联、几联)找出体现季节特征的词语(变式) 答题要领: 找景物(必须是名词或者名词性的短语);;题型归类二:描摹画面 提问方式: 诗歌(或某一联、或上阙等)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一幅怎样的画面)? 答题步骤: 1、用一句话总体概括画面(一般采取“何时何地怎样的景象(画面)”的格式) 2、找出景物描写的诗句,用形象生动的文字翻译(修饰语) ;;景物描写常见手法;送王汶宰江阴 包何;;;9.本诗一反送别诗的伤感惆怅,语带调侃却愈显情真意切。请结合诗的后两联简析这种特色。(6分) ;;1.诗的前两联描绘了怎样的意境?在景物描写上有什么特点?(手法);画中品诗 体悟真情;画中品诗 体悟真情;;;;形象(意象);概念: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是诗人主观的“意”(思想感情)与客观的“境”(自然景物)的有机统一。 ;望月怀远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首联营造了怎样的意境?请简要分析;提问方式: 这首诗(或者某一联、两联)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请从‘‘景”与”情”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歌?(高考) 答题步骤: a.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b.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在描摹出图景后,结合主旨分析为什么要写这一形象,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c.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或给人什么样的启示和思考。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哀伤的情怀”是不够的,还应答出为什么而“哀伤”。根据这首诗歌情境氛围的特点再来谈诗人的思想感情。一般可表述为:离愁别绪、羁旅情愁、思乡怀远、闲适恬淡、乐山好水、感时伤世、吊古伤今、忧国忧民、言志抒怀、叹惋讽谏等。;旅夜书怀 杜甫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这首诗前两联分别营造了怎样的意境?;漫成一首 杜甫 江月人去只数尺, 风灯照夜欲三更。 沙头宿鸟联拳静, 船尾跳鱼拨剌鸣。 注:安史之乱开始,他一直流亡颠沛,后弃官西行,入蜀定居成都,这首诗是杜甫流寓巴蜀时期写的 。 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借助意象 品味意境;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宿洞霄宫 ① 林逋 秋山不可尽,秋思亦无垠。碧涧流红叶,青林点白云。 凉阴一鸟下,落日乱蝉分。此夜芭蕉雨,何人枕上闻? 【注解】 ① 洞霄宫:在浙江余杭县南大涤洞,一向是游览胜地,是道教第七十二福地。唐代建有天柱观,北宋改名为“洞霄宫”。 问题:⑴此诗的颔联是写景的诗句,写景很有特点,请结合诗句至少从两个方面作具体的赏析。 ⑵诗的尾联提到了“芭蕉雨”“枕上闻”,描绘了怎样的一幅意境?;(08年天津卷)阅读下面的诗,回答问题。(5分) 山居即事 王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