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docxVIP

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

土壤学报  PAGE 12 PAGE 13 ADDIN NoteFirst.PublicStore土壤中羟胺和亚硝态氮非生物过程对N2O排放的贡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401279)和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开放基金(Y412201422)资助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 and the Research Fund of the State Key Laboratory of Soil and Sustainable Agriculture, Nanjing Institute of Soil Science,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 (No. Y412201422) 马 兰1,2 李晓波3,1 李博伦1,2 颜晓元 AUTHOR 作者B2 \* MERGEFORMAT 1? 通讯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E-mail:yanxy@ 作者简介: AUTHOR 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职称,最后学位或在读学历,主要研究领域。邮箱和电话 \* MERGEFORMAT 马 兰(1988-),女,山东临沂人,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碳氮循环与全球变化。E-mail: malan@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收稿日期: 年-月-日;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收到修改稿日期:  (1土壤与农业可持续发展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南京 210008) (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3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与管理重点实验室,广州 510650)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Shown 摘 要  羟胺(NH2OH)和亚硝态氮(NO2--N)均可以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2O,但是同一土壤中其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尚不明确。本文采用高压灭菌和室内培养方法,测定了采自6个不同地点的农业利用土壤在灭菌和非灭菌条件下添加NH2OH或NO2--N后N2O的排放量,以研究土壤中NH2OH和NO2--N非生物过程对N2O排放的相对贡献及其关键因子。结果表明,供试土壤中,NH2OH非生物过程产生的N2O贡献介于6%~73%, NO2--N非生物过程产生N2O占的比例为3%~236%;在pH 7的衢州茶园、鹰潭旱地、常熟菜地和海伦旱地土壤中,添加NO2--N后非生物过程产生N2O比例大于添加NH2OH的处理,但是在pH 7的常熟果园和封丘旱地土壤中则相反;pH是影响NH2OH和NO2--N非生物过程产生N2O的关键因子,添加NH2OH处理中非生物过程产生N2O占N2O总排放量的比???与土壤pH呈正相关(p 0.05),而在添加NO2--N处理中呈负相关(p 0.01)。上述结果说明,NO2--N在偏酸性土壤中可能主要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N2O,而在偏碱性土壤中主要通过生物过程;NH2OH则与之相反。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关键词  氧化亚氮(N2O);羟胺(NH2OH);亚硝态氮(NO2--N);非生物-生物过程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中图分类号 S154.1  MACROBUTTON AcceptAllChangesInDoc 文献标识码 A N2O是一种重要的温室气体,不仅能导致全球变暖,而且会破坏平流层中的臭氧层[1-3]。在100年的时间尺度内,N2O的相对增温潜势是CO2的300多倍[4]。2011年大气中N2O浓度已由工业革命前的270 ppb增至324 ppb[5],并且以每年0.25%的速度递增[6]。农业生产是N2O的主要来源之一,约占人为排放源的60%[7]。深入了解土壤N2O排放机制,对于提出合理的农田N2O减排措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在自然和耕作土壤中产生的N2O约占全球N2O排放量的70% [1],但是其他产生途径(如化学反硝化)对N2O排放的贡献还尚不明确[8-9]。NH2OH和NO2--N 作为硝化作用的中间产物,其中后者也是反硝化过程的中间产物,均可以通过化学途径产生N2O[8]。Venterea [10]研究发现NO2--N通过非生物过程产生的N2O占总排放量的31%~75%。但我们前期的研究结果发

文档评论(0)

sunhao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