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色冶金原理第一章 - 冶金炉渣.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有色冶金原理第一章 - 冶金炉渣

有色冶金原理;第一章 冶金炉渣 1.1概述 1.2炉渣的组成 1.3炉渣系二、三元状态图 1.4熔融炉渣的结构 1.5熔融炉渣的物理化学性质 ;1.1概述;2、精炼渣(氧化渣) 是粗金属精炼过程的产物。 主要作用—捕集粗金属中杂质元素的氧化产物,使之与主金属分离。 例如,在冶炼生铁或废钢时,原料中杂质元素的氧化产物与加入的造渣熔剂融合成CaO和FeO含量较高的炉渣 ,从而除去钢液中的硫、磷等有害杂质,同时吸收钢液中的非金属夹杂物。;3、富集渣 是某些熔炼过程的产物。 主要作用—使原料中的某些有用成分富集于炉渣中,以便在后续工序中将它们回收利用。 例如,钛铁矿常先在电炉中经还原熔炼得到所谓的高钛渣,再从高钛渣进一步提取金属钛。 对于铜、铅、砷等杂质含量很高的锡矿,一般先进行造渣熔炼,使绝大部分锡(90%)进入渣中,而只产出少量??中了大部分杂质的金属锡,然后再冶炼含锡渣提取金属锡。;4、合成渣 是指由为达到一定的冶炼目的、按一定成分预先配制的渣料熔合而成的炉渣。 如电渣重熔用渣、铸钢用保护渣、钢液炉外精炼用渣等。 这些炉渣所起的冶金作用差别很大。 ;5、熔渣的其它作用 作为金属液滴或梳的液滴汇集、长大和沉降的介质冶炼中生成的金属液滴或流的液滴最初是分散在熔渣中的,这些分散的微小液滴的汇集、长大和沉降都是在熔渣中进行的。 在竖炉(如鼓风炉)冶炼过程中,炉渣的化学组成直接决定了炉缸的最高温度。对于低熔点渣型,燃料消耗量的增加,只能加大炉料的熔化量而不能进一步提高炉子的最高温度。 在许多金属硫化矿物的烧结焙烧过程中,熔渣是一种粘合剂。 烧结时,熔化温度较低的炉渣将细粒炉料粘结起来,冷却后形成 了具有一定强度的烧结块或烧结球团。 在金属和合金的精炼时,熔渣覆盖在金属熔体表面,可以防止金属熔体被氧化性气体氧化,减小有害气体(如H2、N2)在金属熔体中的溶解。;6、熔渣的副作用 熔渣对炉衬的化学侵蚀和机械冲刷 →大大缩短了炉子的使用寿命 炉渣带走了大量热量 →大大地增加了燃料消耗 渣中含有各种有价金属 →降低了金属的直收率;1.2 炉渣的组成;1.结论;2、常见冶金炉渣的组成;3、熔渣组分的来源;4、炉渣氧化物;5、硅酸度的概念和计算;例:计算成分为:CaO 10%、FeO 40%、SiO2 36%、ZnO 8% 的炉渣的硅酸度。 注意:此渣的 SiO2 含量较高,故其中的两性氧化物可视为碱性氧化物。;1.3炉渣系二、三元状态图 1.3.1 重要的二元熔渣系相平衡图 一、AI2O3—S iO2 二元系 二、CaO—SiO2 二元系 三、CaO—AI2O3 二元系 四、FeO—SiO2 二元系 五、CaO—FeO 与 CaO-Fe2O3 二元系 1.3.2 CaO—Al2O3—SiO3 三元系相平衡图 1.3.3 CaO—FeO—SiO2 三元系相平衡图;1.3.1重要的二元熔渣系相平衡图 一、Al2O3-SiO2二元系;Al2O3—SiO2 系状态图;体系特点 体系中生成一个一致熔融化合物—A3S2,具有确定的熔点(1850℃)。A3S2将SiO2 —Al2O3二元系划分成两个子二元系—— SiO2—A3S2和A3S2—Al2O3。 SiO2—A3S2子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1595℃。 A3S2—Al2O3子二元系:简单低共熔型,低共熔温度1840℃。 →莫来石质(A3S3)及刚玉质(Al2O3)耐火砖可作为性 能优良的耐火材料。;二、CaO—Al2O3二元系;CaO—Al2O3系状态图;CaO—Al2O3系状态图;三、CaO—SiO2二元系;CaO—SiO2系状态图;体系特点(续) 一致熔融化合物C2S及CS将整个相图分为三个独立部分 ;体系特点(续) 一致熔融化合物C2S及CS的稳定程度是不同的。 C2S比较稳定,熔化时只部分分解; CS在熔化时则几乎完全分解。 一般而言,可根据化合物组成点处液相线的形状(平滑程度),近似推断熔融态内化合物的分解程度。 Ⅰ 若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出现尖峭高峰形,则该化 合物非常稳定,甚至在熔融时也不分解; Ⅱ 若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比较平滑,则该化合物熔 融时会部分分解; Ⅲ 化合物组成点处的液相线越平滑,该化合物熔融时的 分解程度也越大。;库尔纳柯夫规则;体系特点(续) 图中水平线可分为五大类 Ⅰ 低共熔线:3条(2070℃,1455℃,1436℃) Ⅱ 转熔线:1条(1475℃) Ⅲ 偏晶线:一条(1700℃)

文档评论(0)

有一二三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