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机械设备的润滑和密封
PAGE \* MERGEFORMAT 12
机械设备的润滑和密封
摩擦、磨损和润滑概述
摩擦-两个接触的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发生相对运动时,在接触表面上产生切向运动阻力的一种物理现象;
磨损-是摩擦的结果;
润滑-是降低、减少磨损的重要措施。
摩擦的类型:
按相对运动表面润滑情况,摩擦分为:干摩擦、边界摩擦、液体摩擦和混合摩擦。
1.干摩擦:两摩擦表面直接接触,表面间无任何润滑剂的摩擦。
实际工程中不存在真正的干摩擦,表面有氧化膜、多少也会是有润滑剂分子的气体润滑;机械技术中,通常把未经人为润滑的摩擦状态看做干摩擦。
2.边界摩擦:两摩擦表面间被吸附在表面的边界膜所隔开的摩擦。
润滑剂在摩擦面有吸附或化学反应生成一层边界膜,边界膜直接传递载荷时摩擦;
两摩擦面由吸附着的很簿的边界膜隔开,摩擦表面仍会有一定的摩擦功耗和磨损;
边界膜很薄,小于摩擦面的不平度;
边界膜:物理吸附膜、化学吸附膜 化学反应膜。
流体摩擦:两摩擦表面间被流体完全隔开的摩擦。
如油膜厚度较大,两摩擦面被液体层完全隔开,表面微观凸峰不直接接触,形成液体摩擦;
可避免磨损,摩擦仅发生在油层内部,摩擦因素很小。(理想的摩擦--液体膜)
混合摩擦:两摩擦表面间处于边界摩擦与流体摩擦之间的混合状态。
摩擦面有润滑油,但不足形成液体摩擦,就可能形成边界、液体摩擦并存;或局部粗糙凸峰接触,形成干摩擦,其余为边界、液体摩擦,则干、边界、液体摩擦共存。
典型的磨损过程(三阶段):
磨合磨损过程:在一定载荷作用下形成一个稳定的表面粗糙度,且在以后过程中,此粗糙度不会继续改变,所占时间比率较小;
稳定磨损阶段:经磨合的摩擦表面加工硬化,形成了稳定的表面粗糙度,摩擦条件保持相对稳定,磨损较缓,该段时间长短反映零件的寿命;
剧烈磨损阶段:经稳定磨损后,零件表面破坏,运动副间隙增大→动载、振动→润滑状态改变→温升↑→磨损速度急剧上升→直至零件失效。
磨损分类:根据磨损机理可分为
粘着磨损
形成:边界摩擦,载荷大,速度高,边界膜破坏,表面尖峰接触。
现象:形??材料转移。
磨粒磨损、磨削
形成:表面微峰或外界硬质颗粒进入摩擦面。
现象:表面划伤或犁沟现象。
3)疲劳磨损(也称疲劳点蚀)
形成:接触应力反复作用。轴承、齿轮。
现象:表层金属剥落,形成点蚀凹坑。
4)流体磨粒、冲蚀磨损
形成:一定速度的硬质微粒反复作用,表面受法向力及切向力。燃气涡轮机叶片、水轮机叶片。 现象:表面疲劳,材料损失。
腐蚀磨损-电化学作用
形成:空气中的酸、润滑油中的无机酸产生化学作用或电化学作用。
现象:表面腐蚀并磨损。
6)微动磨损
形成:小振幅、大频率、点或线接触。
现象:磨损面积小。
润滑的作用:
减少摩擦、减轻磨损(润滑剂,形成一层膜);
降温冷却(润滑剂带走摩擦产生的热量);
清洗作用(带走表面磨削下金属磨削或污物);
防止腐蚀(润滑剂中含防腐、防锈剂);
缓冲减振作用(油膜有一定的刚度);
密封作用(半固体润滑剂,防止水分、杂质侵入)。
常用润滑剂及其选择:
润滑油→液体
润滑脂→润滑油+稠化剂(硬脂酸+氢氧化物)
固体润滑剂→石墨、MoS2、聚四氟乙稀
气体润滑剂
矿物油、皂基润滑脂性能稳定、成本低,应用广泛。
油膜厚度依赖:
运动副尺寸
运动速度
油液粘度
润滑油
1.性能指标
润滑油的性能指标主要有:粘度、油性、闪点、凝点、倾点等。
粘度-反映了润滑油在外力作用下抵抗剪切变形的能力,也是分子间内摩擦力大小的标志。
粘度大,承载能力越大;粘度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温度和压力而变化;温度↑→粘度↓→润滑效果↓ ;压力↑→粘度↑;油性—又称润滑性,反映在摩擦表面的吸附性能;是在摩擦表面构成边界油膜的能力;油膜吸附大,不易破裂,则油性好;闪点—在火焰下闪烁时的最低温度(即瞬时燃烧和碳化的温度);燃点—长时间连续燃烧的温度(高温性能);凝点—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由液体转变为不能流动的临界温度;-低温启动性能;倾点-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到能继续流动的最低温度,润滑油的使用高于倾点3℃。
润滑油:矿物润滑油、合成润滑油、动植物润滑油三类。
二. 润滑脂
润滑脂也称黄油,是一种稠化的润滑油;
其油膜强度高,粘附性好,不易流失,易密封,使用时间常;但散热性差,摩擦损失大;
常用于不易加油、重载低速的场合。
性能指标:锥入度--软硬程度;滴点-固体→流体的温度转折点,表示耐热性。
三.固体润滑剂
用固体粉末代替润滑油膜的润滑。
常见的固体润滑剂有:MoS2(二硫化钼),PTFE(聚四氟乙烯),石墨,氟化石墨, WS2(二硫化钨)、纳米材料等。
四.气体润滑剂
采用空气、氮气、氦气等某些惰性气体作为润滑剂;摩擦系数几乎等于零,用于精密设备与高速轴承的润滑(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