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 MERGEFORMAT 43
2015 (学)
一、名词解释
Smart City: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affordable house :即经济适用住房,是指已经列入国家计划,由城市政府组织房地产开发企业或者集资建房单位建造,以微利价向城镇中低收入家庭出售的住房。是具有社会保障性质、经济性和适用性的商品住宅。经济性,是指住房的价格相对同期市场价格来说是适中的,适合中等及低收入家庭的负担能力。适用性,是指在房屋的建筑标准上不能削减和降低,要达到一定的使用效果。经济适用房是国家为低收入人群解决住房问题所做出的政策性安排。
Peter Hall:彼得霍尔爵士,1932年出生,英国城市地理学家,世界级城市规划大师。霍尔爵士几十年来,专注于大都会城市的规划,而他首先注意到二战以后世界经济一体化进程中,一些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担负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着重对此类城市进行系统研究并出版了《世界城市》一书。被举世公认为“世界城市”概念的奠基人,首次对“世界城市”进行了诠释。现为伦敦大学学院Bartlett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Planning的规划教授。
后城市化:后城市化时代是城市社区规划理念,兴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美国,基本原则是:强化社区意识,优先确保公共空间;确保地域特色,突出地域建筑的独特风格;减少对汽车的依赖,社区内任何一处距社区中心,均在步行5分钟可达的距离内;注重生态系统的保护,尽可能地保留社区内自生的植物、创造地域的特色。
卫城:卫城:(Acropolis)氏族制时代希腊的政治、军事和宗教中心,通常位于城内高地或山顶,被视为神圣地段,建有宫殿、贵族住区、仓库、陵墓等,在贵族寡头专政的城邦里,神庙及其他建筑的规划构图,同自然环境不相协调,缺乏生气。至古典时期,随着平等、自由和民主意识的增长及城邦主义观念的增强,最终创造了以自由的、与居住环境和谐协调的圣地建筑群如雅典卫城。
人居环境科学:就是以人类居住的环境科学这二大领域范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新学科。它是探索研究人类因各类生存活动需求而构筑空间、场所、领域的学问,是一门综合性的以包括乡村、集镇、城市等在内的以人为中心的人类聚居活动与以生存环境为中心的生物圈相联系,加以研究的科学和艺术。是对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景观建筑学的综合,其研究领域是大容量、多层次、多学科的综合系统。
广义建筑学:由两院院士、中国著名建筑学、城市规划学泰斗吴良镛教授提出并倡导的一种新建筑观,并成为当今乃至今后整个建筑业界发展的方向,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与作用。广义建筑学有别于传统建筑学,其核心是强调融贯的综合,并在综合的前提下以新的创造,从不同的角度出发,通过城市设计的核心作用,汇“时间—空间—人间”为一体,走向建筑学—地景学—城市规划学的融合,其知识结构是典型的、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是着眼于人居环境建设的建筑学。
精明增长:20世纪90年代末,美国人意识到其“郊区化”发展带来的问题:低密度的城市无序蔓延,人口涌向郊区建房。“吃掉”大量农田,城市越跑越远,导致能耗过多,上班路程太长等城市病接踵而来。而欧洲的“紧凑发展”却会许多历史城镇保持了其紧凑而高密度的形态,并被普遍认为是居住区与工作的理想环境,美国人因此取法欧洲,提出“精明增长”的概念。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个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使它们相互之间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
新城运动:二战后,首先兴起于英国。实施的具体规划最早来自于二战结束前夕阿伯克龙比主持的《大伦敦规划》。从 40 年代到 70 年代,新城运动大致经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1946—1950),即战后重建时期;第二阶段(1950—1964),主要为解决因人口过多而带来的城市问题;第三阶段(1964 至 70 年代以后),充分考虑城市活动主体——人的需求,以人的因素作为设计考虑的根本。新城运动对缓解大城市人口过度集中、恶性膨胀带来的压力,改善居住环境,提高住房水平,优化城镇体系布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对其后西方国家的郊区化运动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虽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存在问题,遭受争议与批评,但新城运动仍不失为世界城市化进程和城市规划史中的成功典范。
二、简答
1、门槛理论的内容与意义
城市规划与区域规划的关系
生态城市的物质构成内容
三、论述题
1、《管子乘马》古代规划思想与山地城市规划思想的关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综合交通运输与智能交通重点专项实施方案1.0-提交综合处版.pdf VIP
- 工程交接记录.docx VIP
- 2023年四川省公需科目(数字经济与驱动发展)考试题库及答案.docx
- 变形缝安装施工方案.docx VIP
- 2025年最新版个人征信报告(含水印)模板【可修改】 .pdf VIP
- 爱登堡电气原理图及代号说明EDVF23.pdf VIP
- 20240412-西部证券-爱柯迪-600933-首次覆盖报告:新能源中大件扩张周期,全球化战略开启新篇章.pdf VIP
- 物联网技术与应用(高职物联网相关专业)PPT完整全套教学课件.pptx VIP
- 热烈庆祝八一建军节建军98周年专题.pptx VIP
- 卫生监督协管试题库.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