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八章 病机;第八章 病机;目的要求;概 述;概 述;一是病机理论的丰富,如病机层次说、痰瘀同源说、体质病机说等新观点的涌现,同时病机学也日益趋向系统化。
二是利用包括现代医学在内的现代自然科学方法和手段来研究中医病机理论,如对阴虚、阳虚本质的研究;瘀血病机的研究;五脏病机,特别是对肾虚、脾虚本质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中医病机学;整体观;第一节 基本病机;;一、邪正盛衰;(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一)邪正盛衰与虚实变化;1.虚实病机
(2)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
§含义:虚,主要指正气不足,以正气虚损为矛盾主要方面的一种病理反映。
§特点:抗病力低下,正邪斗争不剧烈,表现出的一系列虚弱、衰退和不足的证候。 ;1.虚实病机
(2)虚的病机——“精气夺则虚”
§形成:素体虚弱,精气不充;外感病的后期,慢性病证耗伤人体的精血津液;暴病吐利、大汗、亡血等使正气随津血而脱失,以致正气虚弱等。
§表现:神疲体倦、气短、面色无华、自汗、盗汗、二便失禁、五心烦热、畏寒肢冷、脉虚无力等。;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含义:指疾病过程中,邪盛与正虚同时并存的病理状态。
§形成:①实性病变失治,病邪久留、损伤正气,形成邪实正虚的虚实错杂病变。
②正气不足,无力驱邪外出;或本正虚,兼内生宿食停聚、水湿停蓄、痰饮瘀血等病理产物凝结阻滞于内而形成的虚实错杂病变。 ;2、虚实变化
(1)虚实错杂
§表现:
虚中夹实——指病理变化以正虚为主,又兼夹实邪为患的病理状态。(如脾气不足,运化无权致湿滞中焦证)
实中夹虚——指病理变化,以邪实为主,又兼有正气虚损的病理状态。(如邪热炽盛灼津,致气阴两伤证);2、虚实变化
(2)虚实转化
§ 由实转虚——实邪久留而损伤正气的病理转化过程
§ 由虚转实——正气不足而致实邪积聚的病理转化过程
;3、虚实真假
(1)真虚假实——“至虚有盛候”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虚”,表现为“实”的临床假象。
§形成:正气虚弱,脏腑气血不足,推动、激发功能减退所致。
§表现: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舌淡嫩。又兼腹满(时减)、腹痛(喜按) 等假象;虚实真假;3、虚实真假
(2)真实假虚——“大实有羸状”
§含义:病机的本质为“实”,表现为“虚”的临床假象。
§形成:邪气亢盛、结聚于内,阻滞经络,气血不能畅达于外。
§表现:如热结胃肠,便秘腹痛拒按,潮热谵语。又兼面色苍白,四肢逆冷,精神萎顿等状似虚寒的假象。;虚实真假;1、正胜邪退
疾病向好转和痊愈的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是许多
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转归。
2、邪胜正衰
疾病向恶化甚至死亡方面转归的一种结局。
3、邪正相持
邪正双方势均力敌,相持不下,病势处于迁延状
态的一种病理过程。
若正气大虚,余邪未尽,正气无力驱尽病邪,致
使疾病处于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称为正虚邪恋。 ; ; ;阴阳失调;(一)阴阳偏胜;感受阳邪
五志化火
邪郁化火
阴邪从阳化热
;;2.阴偏胜:即阴盛,是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反映出来的一种阴气偏胜,脏腑经络功能障碍或减退,产热不足,以及病理性代谢产物积聚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盛而阳气未衰(或虚损不甚)的“实寒证”。
机理:
;感受寒湿
过食生冷
;阴偏胜病机示意图;(二)阴阳偏衰;先天禀赋不足
后天饮食失养
劳倦内伤
久病耗伤;阳偏衰病机示意图;2.阴偏衰:即阴虚,是指机体精、血、津液等物质亏耗,以及阴不制阳,导致阳相对亢盛,功能虚性亢奋的病理状态。
特点:阴不制阳,阳相对亢盛的“虚热证”。
机理:;阳邪伤阴
五志过极化火
久病伤阴;阴偏衰病机示意图;(三)阴阳互损;阴阳互损是阴阳的互根互用关系失调而出现的病理变化,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是以精与气、血与气、津液与气等分属阴阳,表现为精气两虚、气血两虚、津气两虚,以及气随血脱、气随津脱等。这在后面有专论,目前一般也不再以阴阳互损来解说。
二是以气自身分阴阳,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