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摘要
摘 要
目的:
经自然孔道内镜外科(Natural Orifice Transluminal Endoscopic Surgery,
NOTES)是微创外科领域的一个新概念,与传统腹腔镜技术相比具有某些潜在
优势。然而,经胃内镜外科技术与腹腔镜技术相比,对机体免疫炎性反应的影
响如何,并未形成广泛共识。本研究旨在建立经胃内镜及腹腔镜腹腔探查的雄
兔模型,探讨其安全性和可行性,并通过检测两者围手术期血清炎性细胞因子
的水平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 PBMC)的功能
变化,对比分析两者对全身炎性反应及细胞介导的免疫功能影响的差异。
方法:
16 只普通级雄性日本大耳白兔,10~12 周龄,体重 2~2.5kg,随机分为经胃
内镜腹腔探查组(N 组,8 只)及腹腔镜(L 组,8 只)腹腔探查组,另取 5 只
作为假手术组(S 组,5 只)。N 组以纤维胆道镜为主要手术器械,建立经胃内
镜腹腔探查模型,L 组以腹腔镜为主要手术器械,建立腹腔镜腹腔探查模型,S
组不进行手术操作,而麻醉及围手术期处理等过程与手术组一致。观察记录各
组术中探查情况、手术时间、并发症、死亡等情况。分别于术前、术后 4 小时、
24 小时及 72 小时经耳中动脉采血,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血清促炎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及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 IL-6)的水平,血清抗
炎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 IL-10)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分
离提取 PBMC 并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体外刺激下培养,ELISA
检测细胞上清液 TNF-α 的水平,并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
1、经胃内镜及腹腔镜腹腔探查的雄兔模型建立成功,N 组平均手术时间较
L 组长;N 组出现 2 例并发症,1 例于术后 18 小时发生胃造口漏死亡,1 例于术
后 4 小时不明原因死亡,L 组并发 1 例肝脏出血于术后 4 小时死亡,其余术后均
存活 3 天以上,恢复良好,术后 7 天尸检未见明显异常。
2、血清促炎细胞因子 TNF-α 及 IL-6 在术前各组间及 S 组麻醉前后差异无
统计学意义;N 组及 L 组血清 TNF-α 术后 4 小时明显上升,前者上升滞后,但
II
万方数据
摘要
维持时间长,术后 4 小时血清 TNF-α 水平 L 组高于 N 组,术后 24 小时则相反;
N 组及 L 组血清 IL-6 术后 24 小时明显上升,前者术后 72 小时出现下降,而后
者不明显,术后 4 小时血清 IL-6 水平 L 组低于 N 组,而术后 72 小时则相反。
3、血清抗炎细胞因子 IL-10 在术前各组间及 S 组麻醉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
义;N 组术后血清 IL-10 较术前变化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