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与仿真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与仿真 第一章绪论 1.1 交流电机理论分析的发展 20世纪初,交流电机的基本类型及其稳态运行理论已经基本建立。1920年以后,交流电机理论的发展进入一个新时期,及瞬态和动态运行理论的建立和发展时期。此时大体上又可分成三个阶段。 1.交流电机瞬态分析理论的建立 1926~1930年,道赫提(Doherty)和聂克尔(Nickle)发表了五篇经典论文,阐明了同步电机的气隙磁导、稳态运行时同步电机的电压方程、同步电抗和功角特性;瞬态时的功角特性;同步发电机的突然单相短路和突然三相短路等一系列问题;发展了勃朗台尔(Blondel)的双反应理论,初步建立起瞬态分析的理论和近似计算方法。同一时期,司蒂芬生(Stevenson)和派克(Park),以及魏斯曼 (Wiesmann)又提出了气隙磁场、槽内和极间漏磁场的图解确定法,阿尔求(Alger)、派克(Park)、基尔国(Kilgore)又先后提出了电枢漏抗、同步电抗和直轴瞬态电抗的计算方法和计算公式,为同步电机稳态和瞬态参数的计算确立了基础。 1928年,派克(Park)发表了“理想同步电机的定义和电枢磁链公式”一文。1929年派克又发表了“同步电机的双反应理论(I)—通用分析方法”的经典论文,提出了dq0变换和著名的派克方程,以及运算电抗的概念等一系列思想。以后,又经过沃林(Waring)、克拉莱(Crary)、康柯蒂亚(Concordia)阮京(Rankin)、司坦莱(Stanley)和克拉克(Clarke)等一批学者的努力,使交流电机的瞬态分析理论得以建立。 2.通用理论的建立 1935~1938年,经过对各类电机的综合考察,克朗提出了原型电机的概念,并用电磁学和力学的基本定律(或汉弥尔登原理和拉格朗日方程)导出了原型电机的运动方程。原型机有两种,一种是定、转子绕组的轴线在空间均为固定不动的第一种原型机;另一种是定子绕组轴线在空间不动、转子绕组轴线在空间以转子转速旋转的地二种原型电机。以张量为工具,克朗(Kron)阐明,任何电机的运动方程都可以从原型电机的运动方程导出,线圈的连接、电刷或集电环的引入,对称分量法或其它各种分量的应用等等,都相当于一定的坐标变换。这一理论称为通用电机理论。 从原型电机出发,经过下列步骤,即可导出所研究电机的运动方程: 3.计算机的引入和交流电机动态分析的实现 (1)先列出所研究电机的动态电路模型。 (2)把此模型与具有相应线圈数的原型电机对比,建立“联系张量”。 (3)从原型电机的运动方程出发,通过联系张量进行规定的变换,即可导出所研究电机的运动方程。 通用电机理论的建立,不但揭示了各种电机和各种分析方法之间的联系,从而使电机理论趋于统一,而且还为许多复杂问题的求解提供了途径,所以它是电机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以后,克朗(Kron)又提出了建立旋转电机等效电路的条件,以及稳态和瞬态情况下各种电机的等效电路。 1965年之后,计算机逐步引入到电机工程的各个领域,先是模拟计算机,然后是数字计算机。由于数字计算机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数值方法和软件包的应用,目前在微机上即可较快和方便地算出电机内的磁场分布、参数的不饱和及饱和值。由于状态方程和数值解法的引入,动态运行时交流电机的非线性方程也得以顺利解出,使各种动态问题的计算、分析得以实现。这是电机分析中的又一次突破。 1971年,勃拉舒克(Blaschke)根据坐标变换理论,将交流电机的磁场解耦,模拟直流电机转矩的控制规律,提出交流电机的“向量变换控制”,加上电力电子和变频技术的发展,使交流电机的条速和转矩控制技术发生了一次飞跃。 1992~1999年,岱谋达煦(Demerdash)所领导的课题组提出一种场路结合的有限元—状态空间耦合时步法。此法先用三维非线性恒定磁场的有限元法,求得定、转子电流和转子位置为某一组设定值时电机的饱和参数;再利用此饱和参数代入状态方程,用数值解法解出动态过程中某一步长时定、转子电流和转子位置的即时值;再用修正的电流和位置值重新计算参数。这样多次往复迭代,即可得到该步长时的参数、电流和转子位置的确认值。然后一个步长、一个步长的往前算,最后得到整个动态过程中的电流、转速、转矩、功角等。由于此法适用于任意供电波形的动态过程,既考虑了动态过程中参数的饱和值及其变化,又避免了用时步法直接求解电机内的三维非线性瞬态磁场,所以既减少了计算难度和计算时间,又可得到较高的精度,从而使交流电机的动态计算又前进了一步。 1.动态分析的特点 交流电机动态运行时,电机内的各物理量(电压、电流、定、转子间的互感、电磁转矩和转速等)随时间变化,所以各量都用瞬时值表示,电机的运动方程(包括电压方程和转矩方程)以微分方程的形式表达,这是一个特点。 动态分析时,由于电磁转矩是一个非线性项,所以转矩方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一种窄冠带条多层缠绕搭接量计算方法及应用.pdf VIP
- 2025年融媒体中心全媒体记者招聘考试笔试试题(附答案).docx VIP
- L10010022《病理学》课程标准.pdf VIP
- 【必备收藏】幼儿建构区游戏指导完整版课件-.pptx VIP
- 主题策略-【专题报告】CANSLIM4.0策略:叠加企业生命周期.docx VIP
- 最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演示、分组实验统计表.xls VIP
- GB 50797-2012 光伏发电站设计规范.docx VIP
- 插画设计-PPT课件(全).pptx
- 古代牝户手抄本雨花香PPT课件.pptx VIP
- 【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doc VIP
文档评论(0)